[发明专利]一种雨水下渗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51140.7 | 申请日: | 2021-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2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何鹰;周盾白;李真;黄享辉;王仲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E01C11/22;E03B3/02;E03F5/14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魏昕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下渗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下渗装置,其包括进水部分(1)、处理部分(2)和下渗部分(3),进水部分(1)包括进水孔(6)和进水稳定槽(7),处理部分(2)包括渠道(9)、进水格栅(11)、拦截过滤部、出水管(14)和穿孔管(21),进水格栅(11)一侧与进水稳定槽(7)连通、另一侧与拦截过滤部的前端连接,出水管(14)一端与拦截过滤部的后端连通、另一端与下渗部分(3)连通,穿孔管(21)位于渠道(9)底部,下渗部分(3)包括井壁管(23)、过滤器(25)、沉淀管(26)、填砾层(27)和止水封闭层(28)。其能将雨水快速处理及下渗,且设施简单、建设工期短、造价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快速下渗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及沥青等路面的雨水无法快速有效下渗,为了排出路面雨水,传统的方法是设置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再通过连通管排入雨水管渠系统。由于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大量混凝土及沥青等不渗水的硬底化路面和广场。排出雨水的管渠系统由于造价的原因,一般按3年重现期的雨水量设计。一旦出现超过设计重现期的雨水,地面就会出现积水甚至内涝。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我国自2013年开始推行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其防涝的主要原理是雨水先不直接排入雨水管渠系统,而是先进入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调蓄设施暂时滞留雨水,并在绿地中设溢流井,超标雨水通过溢流井溢流入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而滞留在绿地中的雨水则靠缓慢下渗的方式渗入地下。
以道路雨水排出为例,具体实施方式是取消雨水口,通过路侧石开口(孔)将路面雨水导入路边地势较低的绿地,利用低洼绿地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同时还可使一部分雨水在绿地下渗。在低洼绿地中还要设溢流井,溢流井与城市雨水管渠连通。当低洼绿地水位上升,超过其调蓄容积时通过溢流井进入城市雨水管渠系统。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利用储存、调节、渗透等措施削减了径流峰值,减轻了城市雨水管渠的排水压力。
但是,由于绿地调蓄设施的面积有限,调蓄水深也一般不超过300mm,滞留雨水量有限。海绵设施虽然也可以实现雨水下渗,还有专门的渗井以及人工土壤渗滤设施,但由于无法对雨水进行有效处理,为了不影响地下水水质,只能将设施建于表层,依靠表层土壤自然过滤,补充表层地下水。受表层土壤渗透系数的影响,下渗缓慢,渗透的雨水量也很有限。一旦降雨历时较长,滞留雨水量达到饱和后,下渗雨水量有限,雨水将主要依赖雨水管渠系统排出。另外,绿地调蓄设施还要设置溢流设施与原有管道排水系统连接,造价高。
因此,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雨水快速下渗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雨水下渗装置,其利用大粒径滤料实现快速过滤,通过长距离渠道增大过滤流程,提高了过滤水质;同时,将下渗井伸入渗透系数较大的深层含水层,提高渗透速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未经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1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巢或脱巢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面向胆道穿刺的机器人穿刺定位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