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滴速式输液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1129.0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0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发东;李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安碧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李智祥 |
地址: | 4025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速式 输液 控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滴速式输液控制器,包括壳体和滴液探测结构,壳体一端横向中间位置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口,安装口与滴斗端部匹配以用于供滴斗一端置入;在安装口敞口端且沿壳体厚度方向呈间隔的设有抵接块和压接块,抵接块两端各自连接在壳体上并能够相贴支撑在安装口内的滴斗一侧;压接块一端铰接在壳体上,且压接块另一端朝向壳体转动后并能够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在壳体上,且使得压接块内侧相贴支撑在滴斗一侧以将滴斗夹紧;滴液探测结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口敞口位置的红外检测结构和电容检测结构,且红外检测结构和电容检测结构的检测端能够各自正对的朝向安装口内的滴斗设置。本发明具有更加方便安装使用,更加准确的检测滴液滴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滴速式输液控制器。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以及输入药液的种类调整输液滴速。
现目前,医护人员通常是根据经验判断输液滴速并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的调整方式主观性较强,误差大,难以准确达到科学输液标准。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CN111803760A)公开了一种智能输液控制装置;但是上述结构存在设计不够合理,红外传感器和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布置不够合理,不够紧凑,使得这个结构占用空间大,不方便使用的缺点。并且上述专利申请中,红外传感器和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布置的位置不够封闭,致使两者均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检测得到的滴速不够准确。 中国专利(CN212914094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输液控制装置;该结构中,将用于与滴斗配合的卡接安装部分结构设置在其整体的一侧位置,致使安装在滴斗后,整个结构受重力影响呈倾斜设置的,滴斗也会产生偏斜,对滴液的检测也会产生影响。并且红外检测部分和电容检测部分沿竖向是呈间隔布置的,检测的位置不同,滴液在滴落时,一旦与管壁发生接触的情况,致使滴液会分散开,会造成两者检测产生误差。
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合理,能够更加方便安装使用,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滴液滴速的滴速式输液控制器,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合理,能够更加方便安装使用,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滴液滴速的滴速式输液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滴速式输液控制器,包括壳体和滴液探测结构,其特点在于,壳体整体呈扁平盒体结构设计,壳体一端横向中间位置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口,安装口与滴斗端部匹配以用于供滴斗一端置入;在安装口敞口端且沿壳体厚度方向呈间隔的设有抵接块和压接块,抵接块两端各自连接在壳体上并能够相贴支撑在安装口内的滴斗一侧;压接块一端铰接在壳体上,且压接块另一端朝向壳体转动后并能够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在壳体上,且使得压接块内侧相贴支撑在滴斗一侧以将滴斗夹紧;滴液探测结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口敞口位置的红外检测结构和电容检测结构,且红外检测结构和电容检测结构的检测端能够各自正对的朝向安装口内的滴斗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安碧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新安碧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1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