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PTK7单域抗体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50740.1 | 申请日: | 2021-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4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仲廉;丁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K16/40 | 分类号: | C07K16/40;C12N15/13;C12N15/85;C12N5/10;G01N33/573;G01N33/577;A61K47/68;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迅;崔佳佳 |
| 地址: | 中国香港中环德辅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ptk7 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抗体药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组针对PTK7的特异性单域抗体编码序列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抗PTK7单域抗体能有效与PTK7抗原结合,为靶向PTK7的药物包括核素偶联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及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等研发提供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体领域,具体地涉及针对PTK7的特异性单域抗体,更具体地涉及其编码序列和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又名结肠癌激酶4(CCK4),是一种高度保守、无催化活性的跨膜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参与造血细胞,体细胞祖细胞以及干细胞发育过程的非标准Wnt信号转导收体(Peradziryi,2012)。
研究表明,PTK7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包括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结肠癌,其过度表达与预后不良和转移风险增加有关。另外,PTK7也被证实病人源性肿瘤组织中的肿瘤启动细胞(TIC)或肿瘤干细胞高度富集。因此,靶向PTK7不单消除一般癌细胞,更能消除负责肿瘤复发的TIC,成为靶向治疗的一个天然候选靶点(Damelin,2017)。然而,由于PTK7没有催化活性,因此对此开发典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不切实际的,以其为靶点的不同抗体偶联物以及不用型式的等多种药物正处于临床研发中。其中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利用人源化抗体hu6M024作为靶向载体与金盏花素微管抑制剂Aur0101偶联而成的cofetuzumab pelidotin,已于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铂耐药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进行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其中早期研究数据证明,每3周一次2.8mg/kg cofetuzumabpelidotin是安全的,并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抗肿瘤活性,总体客观有效率分別为铂耐药卵巢癌27%(n=63),非小细胞肺癌19%(n=31)和三阴性乳腺癌21%(n=29)(Maitland,2021)。此外,利用F-18标记的Aptamer核酸适体作为靶向PTK7的免疫显像示踪剂能够在种肿瘤细胞系(HCT116和UMG)的异种移植模型中特异性、选择性和高亲和力地监察PTK7表达,并可能进一步开发PTK7靶向治疗(Jacobson,2015)。
截至目前,市场上尚未有针对PTK7靶点的单域抗体药物。单域抗体即骆驼重链单域抗体VHH(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是目前可以得到的具有完整功能的稳定的可结合抗原的最小单位。单域抗体其分子量是传统抗体的1/10,具有稳定性高、水溶性好、人源化简单、靶向性高、穿透性强等特点,作为放射性同位素靶向载体,能够快速、特异性地穿透肿瘤组织结合靶标,而无结合抗体能很快从血液清除,减低身体放射性剂量,对比传统抗体用于开发放射免疫成像及放射免疫疗法具有众多明显优势(D’Huyvetter,2014)。
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抗PTK7单域抗体,尤其是能够单一有效地结合PTK7的特异性单域抗体,开发新一代放射免疫成像及放射免疫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良好的PTK7抗原结合性的抗PTK7单域抗体。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PTK7单域抗体VHH链的互补决定区CDR,所述VHH链的互补决定区CDR包含:
SEQ ID NO:9-11所示的CDR1;
SEQ ID NO:12-14所示的CDR2;和
SEQ ID NO:15-18所示的CDR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CDR1、CDR2和CDR3由VHH链的框架区FR1、FR2、FR3和FR4所隔开。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VHH链的互补决定区CDR包含:
SEQ ID NO:9所示的CDR1;
SEQ ID NO:12所示的CDR2;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和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07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投影系统
- 下一篇: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