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表面渗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9467.0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2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新东特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26 | 分类号: | C23C8/26;C23C8/02;C21D1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黄小灵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表面 方法 | ||
1.一种模具表面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首先选取模具工件,筛选出满足硬度要求的模具进行精加工,成型的模具工件硬度为50~60HRC;
S2、抛光处理:将筛选出的模具工件进行抛光和清理,抛光后模具工件表面粗糙度≤0.25μm,加工完成后对磨具工件表面进行除灰、清洗及干燥处理;
S3、预处理:
a、采用高压脉冲电爆炸技术对模具工件预处理,向高压脉冲爆炸舱内通过空气,其次再向内通入丙烷与氧气,且丙烷与氧气通入的比例为3:7;
b、通过启动高压脉冲电爆炸装置进行点火操作,上述丙烷、氧气及融入的空气进行混合并且发生爆炸,形成爆炸焰流,高压脉冲放电的启动,使模具工件与电极之间发生脉冲放电;
S4、改性层加工:将S3中得到的模具工件置入三维加工平台上,高压脉冲爆炸舱口出于模具工件的表面距离为25~30mm,移动三维加工平台使模具工件上附着一层马氏体细晶改性层;
S5、将得到模具工件进行精抛加工,使用酒精或丙酮去除模具表面的灰尘和油污,保证模具工件表面无损伤;
S6、将上述步骤清理后的模具工件置入渗氮炉中,并且对渗氮炉进行密封处理,使渗氮工作处于真空环境下进行,渗氮炉内抽真空至12mbar,并且进行加热处理,保持持续升温,以15℃/min升温效率均匀加热至480℃,并保温1.5~2h,即可对模具工件进行渗氮炉处理;
S7、首先向渗氮炉内通入氨气,调节氨气分解率,时间保持在15~18h,且渗氮的保温温度控制在400~600℃,通入氮气进行渗氮工作;
S8、在进行渗氮工作完成后,可关闭加热装置,并且打开渗氮炉热交换系统,使渗氮炉舱内温度均匀下降,冷却一段时间后,待渗氮炉舱内温度降低,其次关闭氨气气阀,使其冷却至常温后出渗氮炉,使模具工件上附着复合渗氮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表面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氧气和丙烷通入的流量分别为2L/min和0.8L/min,所述S3中,高压脉冲放电的电压控制在2~5k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表面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热交换机,所述复合渗氮保护层中,渗层深度为230~320μm,白亮层厚度为3.5~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表面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对模具工件进行精抛加工后,使其抛光厚度保持在0.01~0.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表面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向渗氮炉以2500~3000L/h持续通入氨气,调节氨气分解率为38%~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表面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冷却以8℃/min降温效率冷却,渗氮炉舱内温度降至155℃后关闭氨气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新东特锻造有限公司,未经襄阳新东特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94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