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5985.5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0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孙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新陶艺文化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13 |
代理公司: | 日照朝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50 | 代理人: | 慕朝利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丹土红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属于红陶加工技术领域,其方法如下、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其红陶是经过以下风化,浸泡,筛选,练泥,制坯,烘干,烧制,等工艺制备而成,本申请通过对现有红陶制备工艺中的黏土筛选,制作工艺,烧制工艺这几部分进行改进使本发明制备的红陶机械强度高,透气性好又不透水,将其制为茶壶其泡茶效果与紫砂不分伯仲,且本发明的制作过程无任何添加和机械污染,使本发明所制备的红陶可以用于制作茶具乃至实用生活用品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红陶产品的附加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品质量红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其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不过虽然红陶制备的历史很长但由于现有红陶制作中的陶土筛选,制作工艺,烧制工艺的问题导致现在的红陶的整体性能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无法满足制作茶具乃至实用生活用品的需要,只能停留在用于制造砖瓦花盆的水平,导致红陶制品的定位较为低端。
发明内容
因现有红陶的硬度较差、透水性强的原因其多用于制造花盆,若使用红陶制备茶具则会因为硬度较差容易开裂,透水性强水容易渗透出壶体表面的原因而不能用于茶具乃至实用生活用品的需要,若是在红陶上涂上釉料虽然可解决透水的问题但是其不仅会增加工艺步骤,而且还会使茶壶丧失其透气性与吸水性极大的降低了泡茶的效果,因此现有的茶具皆以紫砂为主。
而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使以解决现在的红陶的整体性能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无法满足制作茶具乃至实用生活用品的需要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种丹土红陶的制备方法,其红陶是经过以下工序制成:
风化,将陶土自然风化1年以上;
浸泡,将风化后的陶土在水里浸泡100小时以上,使陶土与水混合成泥浆,以达到清洗滤除杂质的效果;
筛选,将陶土与水混合成泥浆过筛,筛选出细度为60-200目的泥浆,将其自然晾干,使其含水量达到练泥所需要的标准即可;
练泥,将晾干后的泥浆经过多次练泥之后放置160小时以上备用,以保证晾干后的泥浆均匀柔和;
制坯,将经过练泥工序的泥浆在环境湿度为50-70%的条件下进行拉坯,修坯后得到生坯;
烘干,将生坯在环境湿度为50%以上的环境中自然晾干160小时以上后对生坯进行烘干;
烧制,将烘干后的生坯按照烧制加温曲线分别控制在低,中,高温度依次加温,所述烧制加温曲线如下:
低温,即50-100度的温度下,加热60-180分钟;
中温,即300-500度的温度下,加热120-200分钟;
高温,即500-1050度的温度下,加热120-200分钟;
开窑,待烧制结束后窑内温度降至适合温度后即可开窑,即可得到可以进行研磨整理与雕刻修饰的熟坯。
其中本申请所限定的陶土为红陶陶土。
进一步的,在风化工序中所述陶土自然风化的时间为1-2年。
进一步的,在浸泡工序中风化后的陶土在水里浸泡时间为100-160小时。
进一步的,在浸泡工序中陶土与水的比例为2:1。
进一步的,在筛选工序中将筛选出的60-200目的泥浆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55-65%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新陶艺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日照新陶艺文化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5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调光玻璃视窗的保险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