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绿修复回填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944711.4 申请日: 2021-08-17
公开(公告)号: CN113519372A 公开(公告)日: 2021-10-22
发明(设计)人: 夏明强;李龙涛;戴家生;郭富强;江华泳 申请(专利权)人: 中煤浙江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24/10 分类号: A01G24/10;A01G24/17;A01G24/22;A01C1/06;A01C1/00;A01G20/00
代理公司: 苏州三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12 代理人: 朱如松
地址: 31300***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修复 回填 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复绿修复回填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原料,原料包括以重量份数计,客土100份,煤渣10‑15份,干态的鼠茅草种0.5‑2份,建筑固废10‑20份,秸秆20‑30份,熟石灰2‑4份;预处理并破碎建筑固废:将建筑固废经过破碎机破碎后,过筛获得尺寸合格的建筑固废颗粒;预混秸秆和熟石灰:调整秸秆湿度,并将秸秆和熟石灰充分混合后,以适当压力压制熟化;鼠茅草种处理:将干态的鼠茅草种于室温状态下在混有适量吸附剂的水溶液中浸泡直至鼠茅草种适量增重;将客土、煤渣、干态的鼠茅草种、建筑固废、秸秆、熟石灰充分混合均匀即可。本方案操作方便简单,提供了一种高效复绿回填材料的制备方案,从而更高效地获得一种高质量的回填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矿坑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复绿修复回填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灾害。在开采完成后遗留的矿坑等会对地表生态和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包括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剥离物堆积而成的排土场土壤瘠薄,加之排土过程中重型卡车碾压使地表严重压实,造成植物扎根困难,在降雨条件下形成大量地表径流,因排土场非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降雨后径流汇集钻入裂缝,集中下渗,下渗水从下伏边坡间出露,诱发崩塌、滑坡和坡面泥石流,乃至整体榻陷。这些都会对周边区域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针对矿坑等因生产作业而形成的地表或者地下遗留,目前一般采用填埋修复的方案对其进行恢复。在传统的回填材料中,大量地利用了矿渣、混凝土、工业固废、建筑固废等材料,虽然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但是这些材料在受到地下水的长时间浸泡时,易析出碱性物质而发生“返碱”,这就会影响回填材料的营养和种植能力,进而影响回填区域的复绿工作。另外回填材料由于比较松散,极易产生水土流失,故而在现有的方案中通常都是在地面覆盖防护网,增加施工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作业成本。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绿修复回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通过采用选择和对原料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了一种针对性地设计矿坑等复绿修复材料,有效地改善了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通过采用特殊的辅助恢复植物,在增强水土固定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回填土的生态恢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绿修复回填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原料,所述原料包括以重量份数计,客土100份,煤渣10-15份,干态的鼠茅草种0.5-2份,建筑固废10-20份,秸秆20-30份,熟石灰2-4份;预处理并破碎建筑固废:将建筑固废经过破碎机破碎后,过筛获得尺寸合格的建筑固废颗粒;预混秸秆和熟石灰:调整秸秆湿度,并将秸秆和熟石灰充分混合后,以适当压力压制熟化;鼠茅草种处理:将干态的鼠茅草种于室温状态下在混有适量吸附剂的水溶液中浸泡直至鼠茅草种适量增重;将客土、煤渣、干态的鼠茅草种、建筑固废、秸秆、熟石灰充分混合均匀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建筑固废包括废砖或废混凝土预制块或泡沫混凝土砌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对建筑固废的破碎为以颚式破碎机或辊式破碎机将废砖或废混凝土预制块破碎至粒径1-2厘米或将泡沫混凝土砌块破碎至粒径0.5-1厘米。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建筑固废还在室温下采用酸性溶液进行喷淋处理,每立方米建筑固废的喷淋量为10-20Kg。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酸性溶液为饱和饱和磷酸二氢钙溶液或1M硫酸氢氨溶液。这里选择酸性较弱的溶液,可以有效避免形成短期的酸浓度过大的“酸冲击”,而对鼠茅草种或者修复区域的植物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在长期平衡土壤酸碱性的同时,更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浙江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煤浙江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47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