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液转运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44013.4 | 申请日: | 2021-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静;杨生亮;王建;张全福;马海兵;庞连海;任乃栋;宋蕾;武维康;赵述斌;武李权;那海斌;宋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孝义市东义镁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3/12 | 分类号: | F27D3/12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 地址: | 032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运 装置 | ||
一种镁液转运装置,属于镁及镁合金制备装置领域,可解决镁液转移通过镁液到镁锭再到镁液的方式造成镁的烧损、能源损耗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等问题,包括转液车,转液车上设有保温筒,保温筒的侧壁内设有保温装置,保温筒内设有转液坩埚,转液坩埚顶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通气口和转液口,通气口设有气管,气管的一端伸入转液坩埚,另一端连接有气源,气管上设有开关,转液口设有套筒Ⅰ,套筒Ⅰ的一端伸入转液坩埚,另一端连接有转液管,转液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筒Ⅱ,转液管的外表面设有加热装置。本装置既环保又安全,同时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能源的损耗,消除了转液过程中的燃烧,消除了无组织排放,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镁及镁合金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液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镁和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成为未来新型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由于镁的一些特性和局限性,目前镁合金生产都是采用的半连续生产,而半连续生产都是采用一炉生产完毕再生产下一炉,无法做到连续生产。而镁锭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所以大部分企业合金车间和原镁车间是分开独立运作的。传统的镁合金生产方式是熔化坩埚直接加入镁锭来熔化。合金车间和原镁车间之间的物料是将镁液直接浇铸成镁锭来实现运输。从公司统筹的角度考虑,从镁液到镁锭再到镁液,造成了镁的烧损、能源损耗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镁液转移通过镁液到镁锭再到镁液的方式造成镁的烧损、能源损耗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等问题,提供一种镁液转运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镁液转运装置,包括转液车,转液车上设有保温筒,保温筒的侧壁内设有保温装置,保温筒内设有转液坩埚,转液坩埚的顶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通气口和转液口,通气口设有用于通入保护气的气管,气管的一端伸入转液坩埚,另一端连接有气源,气管上设有开关,转液口设有用于转液的套筒Ⅰ,套筒Ⅰ的一端伸入转液坩埚,另一端连接有转液管,转液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筒Ⅱ,转液管的外表面设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液车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向轮和从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转液车的前端设有导向牵引杆。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筒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架,支架的底部与转液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和转液坩埚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地,所述转液坩埚底部设有底座和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Ⅰ和转液口通过法兰片固定,套筒Ⅰ和转液口之间设有O型密封垫。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的外侧设有保温棉层。
本发明可实现产区范围内的镁液转送,实现了镁液在保护气状态下从镁液坩埚转移到小车上的坩埚内,坩埚外有电炉装置,能实现镁液的恒温。之后在保护气环境下从转液坩埚转移到合金化坩埚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实现产区内镁液的运输。
2.本发明减少了从镁液到镁锭再到镁液之间的烧损和能源损耗。
3.本发明实现了在密封条件下的镁液转移。避免了以前手工提瓢转液造成的无组织排放。
4.本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5.本发明密封环保安全,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液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孝义市东义镁业有限公司,未经孝义市东义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4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