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3910.3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3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兵;魏媛;张凡军;罗日方;李高参;杨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G63/08;A61L31/04;A61L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6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乳酸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改性聚乳酸材料包括聚乳酸、聚合物和嵌段聚合物,聚乳酸、全降解聚合物和嵌段聚合物的质量之比为0.3‑0.7:0.2‑0.5:0.03‑0.1。该改性聚乳酸材料可有效解决现有的聚乳酸材料存在的相容性、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乳酸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微创介入血管支架是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传统的支架为金属基药物涂层支架,不可降解,物理结构和机械性能与血管组织存在不良匹配,容易导致晚期血管再狭窄以及多种并发症。全降解可吸收聚合物支架能够逐渐降解至完全吸收,与血管的组织修复相匹配,可以避免不降解的金属支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可吸收聚合物支架多为聚乳酸材料制备的,聚乳酸材料来源广,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体内可以逐渐降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残留。但是,聚乳酸材料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降解周期过长,不利于血管组织的修复。另一个是材料本身韧性不足,在植入过程中以及植入后期都存在支架断裂的风险。因此,对聚乳酸进行改性,调节降解周期,提高韧性,可以使聚乳酸材料更好的服役于血管支架。
聚乳酸的改性分为化学改性和共混改性,其中,共混改性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以往的共混改性方法通常通过简单的将两种纯材料共混,忽略了两种材料之间的相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两种共混材料之间的相容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全降解血管支架的共混改性的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聚乳酸材料可有效解决现有的材料存在的相容性、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性聚乳酸材料,包括聚乳酸、全降解聚合物和嵌段聚合物,所述聚乳酸、全降解聚合物和嵌段聚合物的质量之比为0.3-0.7:0.2-0.5:0.03-0.1。
进一步地,全降解聚合物为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对二氧环己酮、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嵌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大分子二元醇、丙交酯和催化剂加入到反应瓶中,真空除氧后于100-200℃条件下开环聚合反应10-50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反复三次,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后得到嵌段聚合物;其中,大分子二元醇、丙交酯和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3:0.5-2:0.03-0.07。
进一步地,大分子二元醇为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对二氧环己酮、聚羟基丁酸酯和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大分子二元醇分子量在100-10000之间且分子两端均含有羟基或氨基。
进一步地,催化剂为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亚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和二醋酸二丁基锡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六氟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沉淀剂为乙醇、甲醇、丙酮、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将聚乳酸、全降解聚合物和嵌段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溶液倒入模板中使其均匀延伸,待溶剂挥发后,制得。
进一步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六氟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改性聚乳酸材料在制备全降解血管支架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混改性聚乳酸材料,可制备全降解血管支架,采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聚乳酸材料具有优异的可调节的降解和优异的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3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