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学实验解剖用动物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43464.6 | 申请日: | 2021-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3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杨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宗波 |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学 实验 解剖 动物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医学实验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实验解剖用动物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四根固定绳,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限位组件,固定板的四角处均开设有通孔,固定绳的一端为固定头,另一端为连接头,连接头穿过通孔与限位组件固定连接,限位组件远离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绳,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底部的中央,连接柱上套设有驱动组件,每根驱动绳的末端均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用来解决固定不同体型的小鼠时,需要分别对四个固定框的位置进行调节,且其固定框的调节方式较为不便,浪费时间,影响解剖速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实验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实验解剖用动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动物在进行医学实验时,需要对动物的内脏状态进行观察,并进行病理研究,因此常常需要使用解剖用动物固定装置,并对动物进行解剖。以实验小鼠为例,对小鼠进行解剖时,对小鼠进行麻醉,待小鼠麻醉后,再将小鼠的四肢展开并固定在解剖装置上,以便实验人员解剖。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9589183B】公布了一种动物实验用解剖装置,包括椭圆形的底座,底座的边缘设有一圈椭圆形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活动连接有胸部固定机构,所述胸部固定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胸部固定组件;底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支撑平台,两个胸部固定组件均滑动连接在支撑平台的两侧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固定装置而影响解剖效果的问题。
但该动物实验用解剖装置,对于固定不同体型的小鼠时,需要分别对四个固定框的位置进行调节,且其固定框的调节方式较为不便,浪费时间,影响解剖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学实验解剖用动物固定装置,用来解决现有技术动物实验用解剖装置,对于固定不同体型的小鼠时,需要分别对四个固定框的位置进行调节,且其固定框的调节方式较为不便,浪费时间,影响解剖速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学实验解剖用动物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四根固定绳,四根所述固定绳分别设置于固定板的四角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于固定绳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限位组件,所述固定板的四角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绳的一端为固定头,另一端为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穿过通孔与限位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远离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绳,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底部的中央,所述连接柱上套设有驱动组件,每根所述驱动绳的末端均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块、弹性件和限位头,所述滑块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限位头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缓冲件与限位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于固定头的一端设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头与封堵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封堵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头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头的顶部开设有铰接槽,所述铰接槽内通过扭簧铰接有限位板,所述滑块顶部远离固定头的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与第一滑槽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内顶部开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板可穿过槽口卡入限位槽内。
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头于缓冲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滑块与缓冲件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件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驱动绳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内于连接柱的一端设置有导向轮,所述驱动绳绕过导向轮与驱动组件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环、驱动套和调节环,所述连接环转动套设于连接柱上,所述连接环螺纹连接于驱动套外,所述调节环固定连接于驱动套底部,四根所述驱动绳均与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插设于限位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3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汽在线仪表树脂自动再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固废回收利用的生态混凝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