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41634.7 | 申请日: | 2021-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4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欧长志;彭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10/0525;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53;H01M10/6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流体 锂离子电池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基材、第一导热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热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基材的导热系数,且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热系数。本申请所提供的复合集流体,利用导热系数更高的第一导热层的设置,使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量均匀传导,避免热量聚焦导致的析锂现象的发生,确保锂离子电池在应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锂离子电池的多极耳卷绕结构和叠片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表面有时会出现金属锂析出的情况,这使得锂离子电池在应用时的安全隐患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用于解决锂离子电池在应用时的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集流体,包括:基材、第一导热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热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
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基材的导热系数,且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热系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子层和第二导电子层;
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子层均设置于所述基材上,且所述第一导电子层与所述第一导热层相邻,所述第二导电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子层与所述第一导热层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包括平铺于所述基材上的第一导热子层和第二导热子层;
所述第一导电子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热子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子层之间,所述第一导热子层、所述第二导热子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子层均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子层和所述基材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子层的面积和所述第二导热子层的面积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在所述基材的第一面上的面积占比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20%;和/或,所述第一导热层在复合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4毫米,且小于或等于40毫米。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为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热系数的5-15倍;和/或,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为1500~5000W/mK,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热系数为150~500W/mK。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子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热子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所述第一导电子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子层的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微米。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热层阵列设置于所述基材和所述导电层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电解质,以及包装外壳,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中的至少一种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集流体。
可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极耳,所述极耳包括设置于正极集流体或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连接部、以及从所述连接部向外延伸的触点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复合集流体厚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内。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集流体,利用导热系数更高的第一导热层的设置,使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量均匀传导,避免热量聚焦导致的析锂现象的发生,确保锂离子电池在应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1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