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近光投射镜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1578.7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4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辛忠华;鲁力;金涛;姜建伟;刘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00 | 分类号: | F21S41/00;F21S41/25;F21S41/24;F21W102/13;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唐海泉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投射 模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近光投射镜模组,包括透镜组件和光导组件,所述透镜组件与光导组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光导组件用于控制光源的分布空间,以及用于对转向光源进行补光,所述透镜组件对用于出光,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整个投射镜模组可以实现汽车大灯内部的及结构紧凑化,具有科技感的外观,点亮后如一条细线,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由于车造型越来越犀利导致投射模组太大布设空间不够的问题,通过光导组件内部的三个光学区域来达到良好的光学性能,同时可以利用LED的补光功能来扩大汽车转向时的照射区域,有利于包括驾驶员的视野清晰以及开阔,从而可以达到更佳的汽车驾驶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薄近光投射镜模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汽车市场,汽车的外观造型正在呈现多样化、风格化的趋势,汽车大灯,也称为汽车前照灯,作为汽车的眼睛,汽车前照灯与夜间开车或者坏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紧密联系,前照灯作为汽车的外观件和前部件,要求车灯在满足基本照明性能的同时还需要美观,在这样的条件下,灯具内部会加入多个占用车灯内部空间的装饰件,且现在车灯在向小型化、扁平化方向发展,因此车灯内部的光源也需要随之缩小化以满足造型的需求,传统的远近光模组出光面常为圆形或者尺寸较大的椭圆形、矩形,而这些远近光模组配用较大的透镜会占用较多外观面空间,极大地影响了汽车车灯外观造型的美感,同时对于光源空间的分布也有待提升,另外,随着LED前照灯的发展,前照灯设计得越来越细长,导致投射镜模组的外观设计越来越紧凑,这也对投射镜模组的前端开口大小造成一定影响,未来投射镜模组的开口将会越来越轻薄,而目前大部分投射镜模组卡扣不适用于细长的前照灯,不具有高科技美感,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超薄近光投射镜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近光投射镜模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近光投射镜模组,包括透镜组件和光导组件,所述透镜组件与光导组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光导组件用于控制光源的分布空间,以及用于对转向光源进行补光,所述透镜组件对用于出光;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组件包括透镜、饰圈、支架和支架挡板,所述饰圈两端贯通,所述饰圈侧边封闭,所述饰圈一端与透镜外侧包络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饰圈端面卡扣连接,所述支架一侧与支架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透镜外侧为出光面,所述透镜内侧为入光面,所述透镜的出光面为单一连续的弧形曲面,所述透镜的入光面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所述第一弧面设于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中间,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均用于入射光导组件的汇聚光线;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前端设有第一照射孔、第二照射孔和第三照射孔,所述第一照射孔、第二照射孔和第三照射孔两端均贯穿设置,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一照射孔内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弧面与第二照射孔内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弧面与第三照射孔内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照射孔、第二照射孔和第三照射孔后端均设有通道,三个所述通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挡板顶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挡板分别与三个通道内部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光导组件包括光导、LED灯板和散热器,所述光导一侧与LED灯板固定连接,所述LED灯板一侧与散热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ED灯板上设有若干个LED灯,所述光导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锥形罩体,每一个所述LED灯与若干个锥形罩体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未经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15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