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耦合器环行光路结构的微量光纤色散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1237.X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4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喻张俊;薛志锋;汪燚;杨军;徐鹏柏;温坤华;王云才;秦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耦合器 环行 结构 微量 光纤 色散 测量 装置 | ||
1.一种基于双耦合器环行光路结构的微量光纤色散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宽谱光源(10)、干涉仪(20)、双耦合器环路结构(30)、探测模块(60)和色散计算模块(80)组成本装置,其中:
1)宽谱光源(10)发出的光注入到干涉仪(20)中,双耦合器环路结构(30)接入到干涉仪(20),干涉仪(20)的输出光由探测模块(60)来探测,探测模块(60)探测到的干涉信号送到色散计算模块(80)中;
2)在双耦合器环路结构(30)中,光从第二耦合器第一输入端(311)注入到第二耦合器(31)中,分光后,一路从第二耦合器第二输出端(314)输出,另一路从第二耦合器第一输出端(313)输出,经待测光纤及器件(33)、第三耦合器第一输入端(321)注入到第三耦合器(32),分光后一路从第三耦合器第二输出端(324)输出,另一路从第三耦合器第一输出端(323)输出并经第二耦合器第二输入端(312)注入到第二耦合器(31),完成一次环行,再次环行按前述路径进行;
3)在色散计算模块(80)中,数据采集卡(81)采集来自探测模块(60)中的干涉信号,采集到的干涉信号经干涉峰截取单元(82)截取两个干涉峰,其中,第一干涉峰(885)输入到第一色散系数提取单元(83)进行色散系数提取,第二干涉峰(884)输入到第二色散系数提取单元(84)进行色散系数提取,两个干涉峰的色散系数输入到色散差分单元(85)进行差分运算,得到待测光纤及器件(33)的色散系数。
2.由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干涉仪(20),其特征在于:光从第一耦合器第一输入端(211)注入到第一耦合器(21),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耦合器第二输出端(214)、双耦合器环路结构(30)和第四耦合器第二输入端(262)进入到第四耦合器(26),其中,在双耦合器环路结构(30)中环行m次输出第m波包(251),环行m+1次输出第m+1波包(252),环行m+2次输出第m+2波包(253);另一路经第一耦合器第一输出端(213)、参考光纤(22)、光程相关器(23)和第四耦合器第一输入端(261)进入到第四耦合器(26);两路光在第四耦合器(26)合束。
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涉仪(20),其特征是:第一耦合器第二输出端(214)的长度为L214、折射率为n,第四耦合器第二输入端(262)的长度为L262、折射率为n,第一耦合器第一输出端(213)的长度为L213,折射率为n,第四耦合器第一输入端(261)的长度为L261、折射率为n,参考光纤(22)的长度为L22、折射率为n,光程相关器(23)的最大延迟长度为ΔL23(max)。
4.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耦合器环路结构(30),其特征是:第二耦合器第一输入端(311)的长度为L311、折射率为n,第二耦合器第二输入端(312)的长度为L312、折射率为n,第二耦合器第一输出端(313)的长度为L313、折射率为n,第三耦合器第一输入端(321)的长度为L321、折射率为n,第三耦合器第一输出端(323)的长度为L323、折射率为n,第三耦合器第二输出端(324)的长度为L324、折射率为n,待测光纤及器件(33)的长度为L33、折射率为n33。
5.由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程相关器(23),其特征是:光可从第一准直透镜(231)进入并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镜(233)、第二反射镜(234)、第二准直透镜(232);光亦可从第二准直透镜(232)进入并依次经过第二反射镜(234)、第一反射镜(233)、第一准直透镜(231);同时移动第一反射镜(233)与第二反射镜(234),可以改变光路光程,其最大光程为:ΔL23(ma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12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