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管桩沉桩挤土效应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38765.X | 申请日: | 2021-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3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辉;曹笑颦;彭福林;王嵩;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3/00 | 分类号: | E02D13/00;E02D5/5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育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9 | 代理人: | 何凯威 | 
| 地址: | 51802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管桩沉桩挤土 效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建筑管桩施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减少管桩沉桩挤土效应的装置,包括外套筒和管桩,所述外套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同轴安装。通过外套筒、内套筒和环形活塞头的设置,使得利用体积和厚度较小的组合体插入软土层中,一方面减小软土向四周的排挤量,另一方面,对管桩的沉桩进行约束,并且当对管桩进行沉桩时,通过拉杆拉动环形活塞头上升,在外套筒与内套筒内形成负压,与管桩的沉桩相互配合,将内套筒中一部分软土从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向外排挤,同时,由于外套筒和内套筒对管桩侧面的防护,有效阻挡管桩排挤的泥土向侧边挤压,减小管桩的挤土效应对附近的沉桩带来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桩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少管桩沉桩挤土效应的装置。
背景技术
管桩(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属于挤土沉桩模式,一般采取动力打桩的沉桩工艺,有着耐打、耐压、穿透能力强、单桩竖向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耐久性好、造价适宜、施工工期短、施工现场文明整洁等特点,但沉桩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下:
在将沉桩压入地面时,使得在地面附近的土体是向上隆起,而在地面以下较深层土体,由于覆盖土层压力作用不能向上隆起,就向水平方向挤压,由于群桩施工中的迭加作用,会使已打入的管桩和邻近管线产生较大侧向位移和上浮,桩群越密越大,土的位移也越大,特别是在饱和粘性土地基中打入大批密集的桩群时,桩周土体会产生比较大的应力和位移,同时产生很高的超孔隙水压力,由于粘性土体的渗透系数小,因而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慢,对建设工程或周围环境带来较严重的不利影响,沉桩产生的土体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对邻近建筑物或管线的影响也可能会非常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管桩沉桩挤土效应的装置,具备极大减小管桩挤土效应对周围设施影响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管桩沉桩挤土效应的装置,包括外套筒和管桩,所述外套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同轴安装,所述外套筒上均匀开设有斜孔,所述外套筒上的斜孔中活动套接有斜管,所述斜管上开设有均匀的透水孔,所述内套筒的底部活动套接有环形活塞头,所述环形活塞头与外套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所述环形活塞头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外套筒的顶部活动套接有封盖,所述拉杆的顶端与封盖活动套接,所述拉杆上且位于封盖的上方开设有螺纹,所述拉杆上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的底面与封盖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内套筒的内部与管桩活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环形活塞头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呈30-45度夹角,所述斜管与环形活塞头的上表面垂直,所述斜管的底端呈L型,所述斜管的L型底端一边与环形活塞头的上表面平行,且另一边与内套筒的垂直面平行。
优选的,所述拉杆上均匀固定安装有支撑球,所述内套筒的内壁上均匀固定安装有弧形块。
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长度大于内套筒的长度,所述外套筒与内套筒的上表面平行。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外套筒、内套筒和环形活塞头的设置,使得利用体积和厚度较小的组合体插入软土层中,一方面减小软土向四周的排挤量,另一方面,对管桩的沉桩进行约束,并且当对管桩进行沉桩时,通过拉杆拉动环形活塞头上升,在外套筒与内套筒内形成负压,与管桩的沉桩相互配合,将内套筒中一部分软土从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向外排挤,同时,由于外套筒和内套筒对管桩侧面的防护,有效阻挡管桩排挤的泥土向侧边挤压,减小管桩的挤土效应对附近的沉桩带来影响。
2、通过斜管的设置,使得外套筒和内套筒在插入软土层中后,在环形活塞头的推动下,将斜管向土层中推动,斜管插进土层后,由于环形活塞头在外套筒和内套筒中形成的活塞作用,在环形活塞头的下方形成负压,通过斜管对土层的超孔隙水进行吸附,并且土层中的超孔隙水,在泥土的挤压下,将水送进外套筒与内套筒中,减少外套筒与内套筒的组合体插进土层时对软土层的排挤力,降低挤土效应。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勘察测绘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勘察测绘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87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