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链轨节锻件折叠缺陷的预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36968.5 | 申请日: | 2021-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4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春;葛喜庆;于华泽;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陈桂玲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链轨 锻件 折叠 缺陷 方法 | ||
一种抑制链轨节锻件折叠缺陷的预锻方法,(1)预锻过程中链轨节锻件套孔端拍扁后的坯料端面处材料挤出至飞边槽中;(2)预锻过程中链轨节锻件套孔的预成形结构由平底连皮改为扁圆台形。该方法在成形过程中使坯料端面位置的材料全部挤入至模具分模面的飞边槽中,从而消除了因端面质量问题导致的链轨节锻件套孔端表面折叠缺陷,将套孔的预成形结构由平底连皮改为扁圆台形,该预成形的扁圆台结构尺寸确保了终锻成形过程中锻件充填完好且无表面质量问题,有效提高链轨节锻件的锻造成形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抑制链轨节预锻过程中产生的锻件折叠缺陷的方法,属于链轨节锻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锻因其具有材料利用率高、机加工余量小、生产效率高、锻件内部组织致密及性能稳定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大批量零件尤其是高性能复杂结构零件的生产制造中。锻件在模锻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缺陷,例如刮伤、裂纹、填充不足及折叠等。其中折叠缺陷是变形过程中因材料流动不合理而使表层金属发生回流或汇流并在锻件表面汇聚形成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夹层。若折叠缺陷较浅且位于锻件机加工表面,可在余量加工中去除掉;若位于非加工表面,可人工进行挖除;若折叠缺陷深度较深,则锻件报废。
对于热模锻压力机上锻造成形,由于设备行程固定,每个工步变形都在一次行程中完成,因此,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时材料流动较为激烈,带来模具磨损较为严重。为降低终锻成形模具磨损程度进而提高终锻模具寿命,在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通常都增设预锻成形工步。为提高终锻成形模具寿命而设计的预锻模具型腔结构,一般与终锻模具结构主体形状和尺寸相一致,仅对型腔中部分圆角尺寸进行增大调整。
链轨节是组合式履带总成中连接销轴与销套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几何形状较为复杂,整体样式为四孔框型结构,如图1所示,(a)是链轨节整体视图,(b)是中轴线截面图。链轨节在长度方向上从左至右分布一个套孔1、两个方形孔(2、3)和一个轴孔4,均在预锻及终锻两工步留有冲孔连皮,套孔1与轴孔4中心连线为链轨节的中轴线。相邻两个链轨节彼此重叠连接使用,导致套孔1和轴孔4沿长度方向不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即呈现出从左至右折线分布并且存在局部高肋结构。
某型号链轨节锻件经制坯、预锻和终锻三工步成形后在套孔端外缘上下表面区域出现较高比例的折叠缺陷,如图2所示,(a)为套孔1端表面有折叠缺陷的锻件,(b)为对有折叠缺陷锻件的探伤,(c)为锻件折叠缺陷处切块的断面形貌,(d)为锻件折叠缺陷处切块的断面局部形貌。采用剖切热蚀实验,通过金属流线分布及数值模拟中质点流动追踪分析,明确了缺陷部位材料的来源及缺陷产生的缘由,即链轨节套孔端表面折叠缺陷是初始圆棒坯剪切下料端面质量缺陷滞留及坯料圆周边缘回流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链轨节在锻造过程中由于坯料端面质量缺陷及端面边缘回流导致的套孔端表面出现折叠缺陷的问题,提出一种抑制链轨节锻件折叠缺陷的预锻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成形过程中使坯料端面位置的材料全部挤入至模具分模面的飞边槽中,从而消除因端面质量问题导致的链轨节锻件套孔端表面折叠缺陷。
本发明的抑制链轨节锻件折叠缺陷的预锻方法,是:
(1)预锻过程中链轨节锻件套孔端拍扁后的坯料端面处材料挤出至飞边槽中;
(2)预锻过程中链轨节锻件套孔的预成形结构由平底连皮改为扁圆台形。
所述(1)中坯料端面处材料挤出至飞边槽中的具体过程是;
当制坯工步坯料的轴向伸长量已达到极限值后,使原预锻模具套孔端模膛的外壁围绕套孔中心向内收缩,缩距量(最大收缩距离)能够确保预锻初期模具套孔型腔外壁将拍扁后的坯料端面处材料挤出至飞边槽中。所述缩距量不小于链轨节锻件套孔半径的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69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