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St-2-2的突变体R16Q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36229.6 | 申请日: | 2021-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4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伯初;潘银平;唐士金;祝连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9/04 | 分类号: | C12N9/04;C12N15/53;C12N15/70;C12N1/21;C12P33/06;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 地址: | 400040 重庆市沙坪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类固醇 脱氢酶 st 突变体 r16q | ||
本发明涉及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具体涉及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St‑2‑2的突变体R16Q。所述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是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第16位氨基酸由Arg定点突变为Gln所得。所述突变体在相同底物TCDCA和NADP+的存在下,酶活是野生型酶的4.35倍,在生物转化TCDCA获取TUDCA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具体涉及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St-2-2的突变体R16Q。
背景技术
羰基的不对称还原一直是化学反应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目前化学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化学方法往往存在催化剂种类和数目有限、立体选择性不高、辅助试剂昂贵且不易回收等缺点。而酶促反应不仅具有高效性、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还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HSDH)介导的酶促反应具有相对严格的立体选择性和“不”严格的底物特异性。例如,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科学家就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微生物产生的7α-、7β-HSDH联合差向异构转化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合成熊去氧胆酸(Ursodesoxycholic acid,UDCA)。而游离酶还可以催化结合态胆汁酸——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转化为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
HSDH的底物不仅仅局限在甾体类化合物,文献报道HSDH还可以催化烷基取代单环酮类、二环酮类等物质的羰基不对称还原。HSDH所具有的优秀催化品质决定了其在生物转化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然而,活性更高的HSDH改造体是其在生物转化领域进一步应用的基本保障。近年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了7α-、7β-HSDH在生物转化领域所具有的巨大应用潜力。目前,GenBank中登记的功能已经确认的7α-HSDH共有8个,它们分别来自于Bacteroides fragilis、Clostridium scindens、Clostridium sordellii、Clostridiumabsonum、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Eubacterium sp.VPI 12708、Clostridiumdifficile和Escherichia coli;来自Clostridium absonum和Collinsella aerofaciens的7β-HSDH基因也已经成功被克隆。上述双酶偶联构建的生物转化体系不但克服了辅酶循环难题,还实现了氧化、还原“一锅式”进行特定化学区域的羟基差向异构。
酶的活性较低是限制其工业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的天然酶都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申请号为2019106381160,发明名称为“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布了一种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St-2-2,该酶对TCDCA、GCDCA的催化活性优于本课题组前期发现的5个7α-HSDHs。目前,尚未见到关于该酶第16位氨基酸改造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催化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突变体,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是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第16位氨基酸由Arg变为Gln所得。
编码所述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突变体的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包含所述基因的表达盒、载体或重组菌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6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机器鱼
- 下一篇:一株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在发酵生产L-鸟氨酸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