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基有机肥料保苗营养体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5593.0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2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启美;肖弘扬;李贵桐;赵小蓉;李建忠;李二珍;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4/10 | 分类号: | A01G24/10;A01G24/12;A01G24/20;A01G24/28;C05G3/00;C05G3/40;C05G3/80;C05G3/90;C05G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肥料 保苗 营养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炭基有机肥料保苗营养体,由包括腐熟有机肥、生物炭、黏土、草炭土、吸水剂、生根剂和缓释尿素的原料配比混合并液压成为圆柱体制得。本发明的产品操作方便、技术简单、成本低,可以满足作物生长时期的需求,无需追肥,有效地保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增加根系生物量,减少肥料用量,解决了作物苗期有机肥料施用不均、效率低和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炭基有机肥料保苗营养体。
背景技术
生物炭由于其自身具有的优良性状,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将生物炭与有机肥料融合制备生物炭基有机肥,在秉承其原有优良特性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促进作物增产,并对减少化肥施用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炭基有机肥,能减少化肥使用量、促进作物优质生长与增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生物炭与土壤肥料的相互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农业施肥选择,目前对于生物炭基肥制备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掺混法、吸附法、包膜法和混合造粒法等。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炭基肥的研究逐渐成为植物营养与肥料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实现肥料高效利用、土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生物炭基肥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沿用传统有机肥的生产工艺,由于生物炭属于脆性材料黏结性不高,采用现有的有机肥产品生产工艺生产的炭基肥强度不高,返料率较高。为解决现有问题,并且实现生物炭基肥料产能充足的目标,对生物炭基肥生产工艺的研发需求极为迫切。
因此,亟待研发一种能有效利用的炭基有机肥生产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炭基有机肥料保苗营养体,在明确炭基有机肥优良特性的基础上,以炭基有机肥料为主,与保水剂、生根剂、草炭土、黏土、缓释尿素等材料按比例分段混合,经液压成型制备成保苗营养体,使各个材料充分发挥作用,减少肥料用量,起到高效利用的作用。制备成的两段式营养体,底部5cm含NPK养分,上部5cm含有保水剂和生根剂,进而更好地满足植物的需求,使植物根系更好、更集中的生长,吸收养分,保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炭基有机肥料保苗营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苗营养体由包括腐熟有机肥、生物炭、黏土、草炭土、保水剂、生根剂和缓释尿素的原料配比混合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保苗营养体制备过程包括:将腐熟有机肥、生物炭、黏土和草炭土混合均匀并调节含水量;将腐熟有机肥、生物炭、黏土和草炭土的混合物,加入缓释尿素倒入液压筒底部;将腐熟有机肥、生物炭、黏土和草炭土的混合物,加入保水剂和生根剂,混合后倒入液压筒;液压成为圆柱形营养体。
进一步地,所述保苗营养体制备过程包括:将腐熟有机肥、生物炭、黏土和草炭土混合均匀并调节含水量为50%;将腐熟有机肥、生物炭、黏土和草炭土的混合物加入缓释尿素,倒入液压筒底部5cm处;将腐熟有机肥、生物炭、黏土和草炭土的混合物加入保水剂和生根剂倒入液压筒;液压成为高10cm,直径5cm的圆柱形营养体。
进一步地,所述保苗营养体由保苗营养体由包括20-40%腐熟有机肥、5-15%生物炭、5-15%黏土、30-50%草炭土、0.5-5%保水剂、0.001-0.005%生根剂和1-5%缓释尿素的原料配比混合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保苗营养体由保苗营养体由包括20%的腐熟羊粪有机肥、50%的草炭土、10%的沙柳生物炭、10%的黏土、2%的缓释尿素、1%保水剂、0.003%生根剂的原料配比混合制得;或保苗营养体由包括30%的腐熟羊粪有机肥、40%的草炭土、10%的沙柳生物炭、10%的黏土、2%的缓释尿素、1%保水剂、0.003%生根剂的原料配比混合制得;或保苗营养体由包括40%的腐熟羊粪有机肥、30%的草炭土、10%的沙柳生物炭、10%的黏土、2%的缓释尿素、1%保水剂、0.003%生根剂的原料配比混合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保水剂为分子量为1000万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或所述生根剂为有效成分20%的萘乙酸生根剂。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炭粒径小于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5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