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钻井的双缓冲钻压自动控制工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32825.7 | 申请日: | 2021-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童梦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梦姣 |
| 主分类号: | E21B3/02 | 分类号: | E21B3/02;E21B7/00;E21B12/00;E21B17/07;E21B4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 钻井 缓冲 自动控制 工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钻井的双缓冲钻压自动控制工具,属于油气开采钻井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底座,连接底座包括第一外螺纹、第一连接孔、第二外螺纹和第一安装槽,连接底座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配筒,第一配筒的上侧设置有第二配筒,第二配筒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配筒,第三配筒的上侧设置有活动轴,活动轴的上侧设置有电动马达,连接底座和第一配筒之间设置有缓冲筒,当钻头的压力波动时,带动活动轴上下往复运动,当钻压过高时,活动轴推动缓冲液进入缓冲筒内,以降低压力保护钻头,它可以实现钻头上的钻压必须根据不同的工作压力自行调整,确保钻井过程顺利高效的进行,保护钻头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钻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动钻井的双缓冲钻压自动控制工具。
背景技术
油气开采是将埋藏在地下油层中的石油与天然气等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过程。油气由地下开采到地面的方式,可以按是否需给井筒流体人工补充能量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人工举升采油包括:气举采油、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潜油电动离心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和射流泵采油等,油气开采中,需要钻头的连续旋转来破碎岩层,在电动钻井中,钻头的旋转是通过电动马达来驱动的,钻头上的压力通过钻柱来施加。
中国专利文献CN200880016630.0公开了由牙轮钻头和PDC金刚石钻头组合而成的混合钻头,该钻头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冲压能力,但钻头承受的压力与钻井工况和待钻地层有关,而井下钻头上的压力难以控制,当钻头上的压力过低时,会导致钻井速度迟缓,影响钻井效率,当钻头上的压力过高时,可能会导致卡钻,崩齿等井下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且钻头结构不合理,钻井进过程中钻头与泥面是间歇接触,有效工作时效短,钻头不易操作,为确保钻井过程顺利高效的进行,钻头上的钻压必须根据不同的工作压力自行调整;
其他现有专利技术中的CN109854166A中的用于电动钻井的双缓冲钻压自动控制工具中虽然能够借助棘爪和棘齿实现在过扭矩时的切换空转运动来实现钻头正常工作,但是该种结构需要通过设置缓冲气囊和容纳该气囊的椭圆壳体,且预先充入到缓冲气囊的气体的压力是经过计算的,该压力值对应后续的最大主钻压,因此该气囊的设计使得在进行不同的作业场景时无法进行钻压调节,需要反复的充放气进行适应。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钻井的双缓冲钻压自动控制工具,它可以实现钻头上的钻压必须根据不同的工作压力自行调整,确保钻井过程顺利高效的进行,保护钻头工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动钻井的双缓冲钻压自动控制工具,包括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包括第一外螺纹、第一连接孔、第二外螺纹和第一安装槽,所述连接底座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配筒,所述第一配筒的上侧设置有第二配筒,所述第二配筒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配筒,所述第三配筒的上侧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上侧设置有电动马达,所述连接底座和第一配筒之间设置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缓冲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配筒内储存有缓冲液,所述第二配筒内设置有多个固定杆和第三弹簧,当钻头的压力波动时,带动活动轴上下往复运动,当钻压过高时,活动轴推动缓冲液进入缓冲筒内,以降低压力保护钻头;
所述活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活动套,所述缓冲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筒,所述进气筒的下端安装有一扁平圆柱状的进气帽,在进气帽的圆心处设置有一开口,该开口的远离活动轴的一端可拆卸填塞有一塞柱,对应该圆心处的开口还可拆卸的连接有一调节气囊,该调节气囊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均设置有一单向阀,其中靠近进气筒的单向阀为电控阀,两个单向阀之间的气囊囊体具有一定长度,所述进气筒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位于第一安装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梦姣,未经童梦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28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