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钢管柱脚灌浆成型质量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2175.6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0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路远;刘腾龙;丁恩亮;李洋洋;辛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赵继福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钢管 灌浆 成型 质量 试验装置 及其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钢管柱脚灌浆成型质量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本发明为钢管柱脚底板与灌浆料接触表面积检测提供依据,为工程实体灌浆料施工质量提供工艺参数数据支撑,达到最优施工效果;通过该装置的使用,精确控制工程实体材料用量,减少成本;可作为工艺样板使用,提高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广泛运用于高层及超高层项目类似工况,具有推广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钢管柱脚灌浆成型质量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已经成为目前我国迅速发展的行业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建筑物越来越高就是其中要求的一种具体体现。由于钢结构具有施工周期短、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所以,钢结构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钢结构的应用,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如钢管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推动了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
钢管柱与混凝土基础的常用的连接方式为预埋地脚螺栓,为满足紧密接触底板并均匀传递荷载的要求,对钢柱柱脚的底板底面与混凝土基础表面之间的填充性灌浆工艺(二次灌浆)。常用的施工方法为:自重法灌浆、高位漏斗法灌浆、压力法灌浆。GB/T 50448-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8.0.1规定:应以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留样试块的测试数据作为验收数据;同条件养护时间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现有技术规范仅对灌浆料施工时留置的试块强度作为验收依据,而对于水泥基灌浆材料来说,灌浆层与钢管柱脚底板的实际接触面积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传递荷载作用的大小进而影响工程质量。灌浆料施工属于隐蔽工程,目前还没有精确测定灌浆料与钢管柱脚底板接触面积的方法。
因此,提供一种便于观察灌浆料成型后表面气孔数量、灌浆料与钢管柱脚接触面积的用于检测钢管柱脚灌浆成型质量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观察灌浆料成型后表面气孔数量、灌浆料与钢管柱脚接触面积的用于检测钢管柱脚灌浆成型质量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检测钢管柱脚灌浆成型质量的试验装置,包括支撑架、与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混凝土板,还包括与混凝土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若干垫块、与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压板,灌浆料位于混凝土板和压板之间,压板采用透明材质。
所述压板的厚度为12~15mm,压板采用毛玻璃材质。
所述压板上设有若干排气孔,排气孔的孔径为20~25mm。
所述压板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承受施加压力的筒体。
所述混凝土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模板,若干模板首尾依次连接组成放置槽,压板、垫块位于放置槽内。
所述模板采用透明材质。
一种用于检测钢管柱脚灌浆成型质量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用于检测钢管柱脚灌浆成型质量的试验装置;(2)制作灌浆料;(3)将步骤(2)中的灌浆料灌入步骤(1)的试验装置中,通过压板观察灌浆表面的气孔数量和气孔的面积,并记录实验数据;(4)优化试验:调整灌浆料配合比、控制浇灌时间、浇灌的灌浆料的量达到最优施工效果。
所述步骤(1)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1)利用钢管扣件搭设支撑架,在支撑架上铺设模板并在模板上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并作凿毛处理,即形成混凝土板,使支撑架与混凝土板固定;(1.2)在混凝土板的上表面设置垫块,并在垫块的顶部固定压板,压板上开设若干排气孔,便于排出气泡,压板的上表面固定筒体,垫块相当于钢管柱脚与混凝土板固定的螺栓,压板相当于钢管柱脚底板,筒体相当于钢管柱脚,压板采用透明材质;(1.3)混凝土板上安装若干模板,若干模板在混凝土板上表面固定,若干模板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放置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2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