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双T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1362.2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马银科;于云龙;薛亦聪;徐龙康;张树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2/04 | 分类号: | E04C2/04;E04C2/06;E04C2/30;E04B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型钢 混凝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双T板,由左肋板、右肋板以及面板组成,其中左肋板由左侧U型箍筋、左侧肋板纵筋、左侧型钢、左侧上翼缘栓钉、左侧下翼缘栓钉、左肋板混凝土和左侧预应力筋组成;右肋板由右侧U型箍筋、右侧肋板纵筋、右侧型钢、右侧上翼缘栓钉、右侧下翼缘栓钉、右肋板混凝土和右侧预应力筋组成;面板由面板纵筋、面板横筋和面板混凝土组成。本发明在左右肋板中布置型钢和粘结预应力筋,可以减小肋板截面面积,减少混凝土用量,减轻结构自重,增大双T板的跨度,还可以明显提高双T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双T板在工厂预制,现场进行快速拼装,具有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双T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优、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国家和各地近些年相继推出各种激励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快速发展。而在实际建设中,建设大跨度礼堂、会议厅、体育设施等时,仍多使用钢结构,其防腐、耐火性能往往较差,而与之配套的屋面维护结构及屋面防水保温要求相对较高,从而造成造价较高等问题。
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是板、梁互相结合的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明确的传力层次、良好的力学性能等优点,常用于大跨度、大覆盖面积的楼盖结构。由实践可知,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和相同跨度的钢结构相比,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结构自重和节省钢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建筑结构对大空间要求的不断提高,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逐渐向更高承载力、更高刚度以及更大跨度方向发展。而普通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在需要较大承载力时,构件钢筋和预应力筋配筋将大幅增加,从而导致双T板截面尺寸增加,且钢筋和预应力筋布置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双T板及其施工方法,保留了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的优势,同时解决了现有结构的不足,具有经济效益好、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空间利用率高、承载力高以及跨度大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双T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肋板、右肋板和面板,其中:
所述左肋板包括左肋板混凝土以及沿板长方向布置在左肋板混凝土中的左侧型钢和若干左侧预应力筋;
所述右肋板包括右肋板混凝土以及沿板长方向布置在右肋板混凝土中的右侧型钢和若干右侧预应力筋;
所述面板包括面板混凝土以及垂直于板长方向布置在面板混凝土中的面板横筋,所述左肋板混凝土、右肋板混凝土与面板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其中,左肋板、右肋板位于面板的下侧,且沿板长方向对称。
优选地,所述左肋板内,沿左侧型钢腹板对称设置有若干沿板长方向的左侧肋板纵筋,左侧U型箍筋绑扎在左侧肋板纵筋的外侧形成钢筋网,将左侧型钢和左侧肋板纵筋以及左侧预应力筋包裹在内,所述左侧预应力筋沿左侧型钢腹板对称分布在两侧下部,所述左侧型钢上翼缘外表面焊接有若干左侧上翼缘栓钉,下翼缘外表面焊接有若干左侧下翼缘栓钉;所述右肋板内,沿右侧型钢腹板对称设置有若干沿板长方向的右侧肋板纵筋,右侧U型箍筋绑扎在右侧肋板纵筋的外侧形成钢筋网,将右侧型钢和右侧肋板纵筋以及右侧预应力筋包裹在内,所述右侧预应力筋沿右侧型钢腹板对称分布在两侧下部,所述右侧型钢上翼缘外表面焊接有若干右侧上翼缘栓钉,下翼缘外表面焊接有若干右侧下翼缘栓钉。
优选地,所述面板内,沿板长方向布置有若干面板纵筋,所述面板横筋垂直于面板纵筋并绑扎在面板纵筋上,形成钢筋网片。
优选地,所述左侧上翼缘栓钉、右侧上翼缘栓钉、左侧U型箍筋的两端以及右侧U型箍筋的两端均伸入到面板中,且所述左侧上翼缘栓钉和右侧上翼缘栓钉高出面板横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13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调味盒
- 下一篇:一种类珍珠层结构聚天冬氨酸粘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