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yperledger fabric(联盟链)的电子病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29966.3 | 申请日: | 2021-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5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儿兀;杨昌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06F21/62;G06F21/64;G06F16/27;G06F21/6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hyperledger fabric 联盟 电子 病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联盟链hyper l edger fabr ic领域,应用于电子病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hyper l edger fabr ic(联盟链)的电子病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四大子模块:(1)患者模块(2)医院模块(3)医生模块(4)身份识别模块。本系统有益效果:(1)私密性:基于Hyper l edger Fabr ic的电子病历系统中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公私钥,避免了账号‑密码体系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同时,电子病历信息是经过hash加密后存储在区块中。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的流通,同时还能避免节点的隐私泄露问题。(2)不可篡改;(3)去中心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联盟链hyperledger fabric领域,应用于电子病历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病历系统(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也叫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系统(CPR,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它是用电子设备(计算机、健康卡等)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取代手写纸张病历。它的内容包括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将定义为:EMR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该系统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
病历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它包含有首页、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等。电子病历不仅指静态病历信息,还包括提供的相关服务。EMR是以电子化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行为的信息,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的所有过程信息。
最接近的方案提出于申请人为浙江工商大学,发明(设计)人为刘君强、胡逸阳,主分类号为G16H10/60(2018.01)I的在审专利《基于区块链的共享电子病历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其所设计的系统以七个区块链智能合约为核心,通过Web服务来调用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为用户提供用户图形界面操作,实现了电子病历共享。
具体的实现步骤为:
步骤一:建立Hyperledger Fabric区块链网络,该网络串联起各个医院机构,并设定实施的组织架构是由三个医院组织Org1、Org2、Org3内的同一科室节点Peer1组成,同时这三个科室节点Peer0.Org1、Peer0.Org2、Peer0.Org3处在同一个通道Channel(一种Fabric区块链内部的通信链路)内,同时为各科室节点Peer1内部设定包括病人Client_pt、医生Client_dr、以及科室管理员Client_mgr等三类用户主体,区块链中的账本数据都是由这三类用户来操作。
步骤二:将系统的实施分为表示层、逻辑业务层、数据访问层等三层结构:表示层是各类用户可以操作的前端页面;逻辑业务层为系统内的三类用户分别设定不同的操作功能,并以此来对各类用户的用例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建立HTTP服务器与Fabric交互的数据信息操作层;
步骤三:设计电子病历的隐私访问控制策略,由于电子病历本身包含病人的隐私信息,必须设计一套既能保护网络内病人Client_pt的个人隐私,又能为医生Client_dr提供授权的访问控制策略:医生Client_dr在访问病人Client_pt的电子病历前,必须向病人Client_pt请求能查看病历的授权码;病人Client_pt接受到医生Client_dr请求后,为医生Client_dr匹配新的病历授权码,并将病历授权码写入到自己病历本的授权列表中,写入成功后病人Client_pt向医生Client_dr发送授权码;医生Client_dr获取到病历授权码后,就可利用该授权码访问到病人Client_pt的病历详细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9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