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动轨螺栓防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8904.0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寇建设;史国珍;郭玉垚;许世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9/26 | 分类号: | F16B39/26;F16B39/24;F16B39/04;F16B39/02;F16B1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螺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轨螺栓防松装置,用于连接制动钳和制动轨,包括防松板;制动轨设置有多对制动轨通孔;每对制动轨通孔分别与一个制动钳左端相接;每个制动钳的左端在与制动轨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一对制动钳通孔;对于每个制动钳,两个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分别贯穿通过一个弹簧垫圈的中心通孔、制动轨上一个制动轨通孔和制动钳上一个制动钳通孔后,与一个防转螺母连接;两个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的螺帽六方外侧下部和两个弹簧垫圈的中上部外侧套有同一个防松板;每个螺栓的螺帽插接一个开口销;开口销底部与防松板的顶面相顶紧接触。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用于连接车辆减速器的制动轨与制动钳的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的防松效果,保证连接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驼峰编组场的重力式车辆减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动轨螺栓防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铁路驼峰编组场,其中的重力式车辆减速器的制动轨与制动钳的固定,采取通过螺栓上下安装的方式,受到车辆减速器的上部限界限制,制动轨螺栓只能从上向下安装,安装顺序,依次为制动轨螺栓、弹簧垫、制动轨、制动钳和防转螺母。
其中,防转螺母为长方形或方形的螺母。制动轨螺栓与防转螺母的防松措施,一般是:防转螺母中内螺纹的最后几道螺纹,采用变形螺纹,从而增加制动轨螺栓与防转螺母中内螺纹的预紧摩擦力,从而达到防松的效果。
但是,这种摩擦防松的方式,可靠性低、防松效果不稳定,使用寿命低。目前,重力式车辆减速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制动轨的磨耗,需要定期调试制动轨的开口,每调试一次,就需要松紧一次制动轨螺栓,其中,一般情况下,对于在目的制动位的制动轨,需要最短半年调试一次,而对于在间隔制动位的制动轨,需要最短半个月调试一次。由于现有使用的制动轨螺栓的防松效果差,因而在几次松紧后,防松效果无法保证,每天都会发生个别制动轨螺栓松动的问题,导致铁路维护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紧固制动轨螺栓。例如,每天40-60分钟的停轮整修时间,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紧固制动轨螺栓。
另外,对于在目的制动位的制动轨,尽管使用不频繁,如果采用上述现有的依靠摩擦来防松的方式,部分螺栓也是容易松动,并且,由于在目的制动位的减速器,调试制动轨开口的频次较低,没有松动的制动轨螺栓经过半年甚至较长时间,容易锈蚀,导致在再次调试制动轨开口时,无法松动制动轨螺栓,只能通过破坏的方式,来实现对制动轨螺栓的拆卸,例如,只能采取气割的方式,破坏制动轨螺栓的螺栓帽,才能拆卸制动轨螺栓。现场还存在弹簧垫圈破损脱离的问题,螺栓预紧力消失也容易导致螺栓松动。
此外,由于制动轨螺栓容易松动,在防转螺母脱落后,车辆减速器制动缓解产生振动,制动轨螺栓的螺帽向上跳,偶尔会发生螺栓卡在制动钳或制动轨螺栓孔内,螺帽离开制动轨上面一定距离,往往超出机车车辆下部界限,导致螺帽剐蹭车辆和下峰机车事件发生,在个别站场已发生过类似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制动轨螺栓防松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动轨螺栓防松装置,用于连接多个制动钳和任意一根制动轨,该装置包括防松板、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防转螺母、弹簧垫圈和开口销;
其中,纵向分布的制动轨,从前往后间隔设置有多对垂直贯通的制动轨通孔;
每对制动轨通孔,分别与一个横向分布的制动钳的左端相连接;
其中,每个制动钳的左端,在与制动轨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对前后间隔的、垂直贯通的制动钳通孔;
对于每个制动钳,两个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分别从上往下依次贯穿通过一个弹簧垫圈的中心通孔、制动轨上的一个制动轨通孔和制动钳上的一个制动钳通孔后,其下端部分别与一个防转螺母螺纹固定连接;
其中,两个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的螺帽四周六方下部和两个弹簧垫圈的中上部外侧,套有同一个防松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8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