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8371.6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5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朱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4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吴芳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运行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方法,用于跟踪并处理微电网中的光伏余电逆流上网以及变压器过载问题,微电网包括市电电源、储能装置以及控制模块,若当前时间处于峰时时段内,则控制模块判断当前时间的市电功率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光伏余电跟踪阈值,若否,则控制模块获取储能变流器的工作模式和储能电池的荷电状态,并判断当前时间的市电功率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变压器最高负荷值,若小于预设的变压器最高负荷值,则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储能变流器工作,使得储能装置进行充电。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发明不会影响微电网中光伏装置和储能装置的正常运行即削峰填谷,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光伏余电或储能装置的电能反向上网或用户变压器超负荷运行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电网作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支撑以及与大电网友好互动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清洁能源的接入和就地消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2020年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网荷等环节协调不够、各类电源互补互济不足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亟待统筹优化。”明确提出开展“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以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为依托,充分调动负荷侧的调节响应能力。在城市商业区、商业综合体,依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分布式发电与电动汽车灵活充放电相结合的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在工业负荷规模大、新能源资源条件好的地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结合增量配电网等工作,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工业园区建设。研究源、网、荷、储的综合优化配置方案,促进与多能互补示范园区、智慧综合能源服务的融合发展,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提高自我平衡能力,减少对大电网调峰和容量备用需求。
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可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治管理。并网型微电网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独立运行;独立型微电网不与外部电网连接,电力电量自我平衡。
光储即“光伏+储能”,光储一体化微电网是一种典型的微电网组网形式,在电价低谷期,用户优先使用光伏供电,同时给储能充电,光伏不足时由市电补充;在电价高峰期优先通过储能和光伏一起为用户供电,不足部分再由市电补充。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实现了电能的绿色替代,降低了碳排放。
但是光储一体化微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储能装置在削峰(放电)时,若用户总的用电功率-光伏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储能装置放电功率,储能装置的电能会逆流至用户接入的上级电网,导致储能装置削峰收入减少;
(2)光伏发电装置在发电过程中,可能出现光伏发电功率>用户总的用电功率的情况,光伏发电装置多余的电能会逆流至用户接入的上级电网,导致光伏发电收入降低;
(3)储能装置在填谷(充电)时,若储能装置的充电功率过高导致用户总的用电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用户的变压器超负荷运行甚至跳闸,影响变压器效率、寿命和用户用电安全。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储能装置,一般是通过预先对储能装置每个时段的充放电功率进行设置,来实现削峰填谷运行(如8:00~12:00设置储能装置进行放电,放电功率200kW,0:00~8:00设置储能装置进行充电,充电功率100kW),微电网中未设计防止逆流和变压器过载的控制方法,储能装置不会根据用户的用电功率和光伏的发电功率,去实时调整充放电功率,因此容易发生光伏余电或储能装置的电能反向上网或用户变压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8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