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28125.0 | 申请日: | 2021-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6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常荣波;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市荣豪钛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29/00 | 分类号: | B21B29/00;B21B31/07 |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马天顺;李凤岐 |
| 地址: | 721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背衬辊 结构 | ||
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包括L型支座和第一背衬辊和第二背衬辊,所述第一背衬辊由第一支撑轴及套装在第一支撑轴上的若干第一套筒组成,所述第一支撑轴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的下部,且支撑板与L型支座固定连接,并使若干第二套筒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背衬辊由第二支撑轴及套装在第二支撑轴上的第二套筒组成;所述第二支撑轴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的上部,且第二套筒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本发明通过多点支撑结构提高了背衬辊的刚性,减少了背衬辊的横向扭动和振动以及纵向串动,从而提高了轧机辊系的工作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带材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带材的轧制都是采用多辊轧机进行作业,为了提高精度和稳定性,现有轧机的辊系结构庞大,轧辊的传动、控制及调整机构非常复杂,导致产品原料和成品厚度覆盖面窄,生产功耗大。特别是轧制过程中辊系间存在扭动,使传动累计误差无法有效的消除,使得轧制出的带材薄厚不均,同一生产条件下,卷带的横向、纵向公差跳动幅度大,产品精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辊系的背衬辊存在轴向串动和横向扭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包括L型支座和第一背衬辊和第二背衬辊,所述第一背衬辊由第一支撑轴及套装在第一支撑轴上的若干第一套筒组成,所述第一支撑轴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的下部,且支撑板与L型支座固定连接,并使若干第二套筒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背衬辊由第二支撑轴及套装在第二支撑轴上的第二套筒组成;所述第二支撑轴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的上部,且第二套筒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上均套装有若干轴承,并使每个轴承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套装在对应的轴承上且可绕轴承自由转动。
所述支撑板为L形状,且第二套筒位于第一套筒的外侧上方。
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
所述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内均设有轴向油路和与轴向油路相通的若干径向油路,且若干径向油路的末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与轴承的滑动面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多点支撑结构提高了背衬辊的刚性,减少了背衬辊的横向扭动和振动以及纵向串动,从而提高了轧机辊系的工作精度。
2、本发明采用L型背衬结构,新颖独特,刚性好,强度高,且润滑系统简单可行,保证了背衬辊的灵活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包括L型支座1和第一背衬辊2和第二背衬辊3,所述第一背衬辊2由第一支撑轴2-1及套装在第一支撑轴2-1上的若干第一套筒2-2组成,所述第一支撑轴2-1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4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1的下部,且支撑板4与L型支座1固定连接,并使若干第二套筒2-2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4之间;所述第二背衬辊3由第二支撑轴3-1及套装在第二支撑轴3-1上的第二套筒3-2组成;所述第二支撑轴3-1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4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1的上部,且第二套筒3-2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4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市荣豪钛业有限公司,未经宝鸡市荣豪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8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