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物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7418.7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5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蔡亚岐;牛红云;靳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1B32/324 | 分类号: | C01B32/324;C01B32/342;C01B25/234;C01B25/44;C01B3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物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物处理的方法,包括:将酸性废液与生物质固体废弃物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在第一预设温度下,经过第一预设反应时长,得到第二混合物;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在氮气氛围中经碳化处理,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三混合物经洗涤得到活性炭、无机酸和无机酸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物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酸洗在工业生产中意义重大,不同种类的酸在酸洗处理时各有优劣。磷酸酸洗过程中无有毒气体产生,而且速度慢的不足在研究中得到优化,所以磷酸酸洗在金属酸洗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中,常用多聚磷酸作为催化剂或兼做溶剂,从而产生大量的磷酸废液。磷酸废液中有机杂质含量高,不含或含有金属离子杂质。
磷酸废酸对地下水的危害远大于一般的化工废水,它在渗入地下的同时,还将岩石、土壤中的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散发到空气中,对大气造成污染,流入水中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目前,高浓度磷酸废液主要采用化学沉淀、蒸发浓缩等工艺来处理。金属酸洗产生的磷酸废水在资源化前,需要采用离子交换法来去除回收Al3+、Zn2+等离子;出水中高浓度磷酸盐通过沉淀法生成鸟粪石、磷酸钙等形式,实现磷资源回收。如果磷酸废液中含有较高浓度有机杂质,则会影响再生磷酸或者磷酸钙的品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危害环境。所以,寻求一种经济性更高的高浓度磷酸废水处理工艺迫在眉睫。
生物质废物是人类在利用生物质的过程中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它具有能量密度、可利用性等特点。生物质废物作为固体废物的一种,是人们必须妥善处理的环境污染物。若处置不当,将会对区域水环境、大气及土壤环境等均有潜在的威胁,造成环境污染。易降解生物质废物在堆积条件下,产生的大量恶臭气体也是影响其周边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此外,生物质废物的随意堆放也会造成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生物质废物的成分十分复杂,如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一些工业生物质废物含有酸或重金属、城市污泥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及Cu、Cr、Zn等重金属,这些含有多种污染物的生物质废物若不加处理就进行堆放或填埋将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生物质废物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合理高效地将生物质废物资源化为清洁能源,对于CO2减排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生物质裂解碳化是生物质固废处理的主要方法,在热解过程中生物质前驱体大分子分解,产生了小分子气体和可凝性挥发物及固体焦炭产物,可凝性挥发物快速冷却成可流动的生物油或焦油,并具有刺激性的焦味;固体焦炭产物称为生物质炭,采用酸、碱或水汽活化后,去除孔道中的灰分或可溶性物质后即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活性炭。但是,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酸、碱等试剂,活化后材料需要用纯水清洗,以去除酸、碱等活化试剂,从而产生大量的废酸、废碱溶液。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弃物处理的方法,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弃物处理的方法,包括:将酸性废液与生物质固体废弃物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上述第一混合物在第一预设温度下,经过第一预设反应时长,得到第二混合物;将上述第二混合物在氮气氛围中经碳化处理,得到第三混合物;将上述第三混合物经洗涤得到活性炭、无机酸和无机酸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第一预设温度包括100~350℃,上述第一预设反应时长包括0.5~12h。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将上述第二混合物在氮气氛围中经碳化处理,得到第三混合物,包括:将上述第二混合物在氮气氛围中,在500~1000℃的温度下加热0.5~6h,得到上述第三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7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定位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非牛顿流体让压支护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