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醛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5850.2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6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汪桂珍;侯长辉;皮松兵;吴行;曾德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科达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醛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醛检测仪,其包括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检测盒,检测盒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试管的夹持机构、用于驱使试管摆动的摆动机构以及用于检测甲醛反应液吸光度的检测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两块夹板和驱动两块夹板朝相向或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两块夹板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夹持半管,两个夹持半管相对设置,当两个夹持半管夹住试管后,摆动机构通过驱使夹持半管摆动以带动试管摆动。本申请具有加快反应液与显色剂的反应速度以加快甲醛浓度检测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醛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甲醛检测仪。
背景技术
甲醛是一种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当室内甲醛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能引起眼红、眼痒、咽喉不适或疼痛、胸闷气喘等现象。新房装修用的板材、油漆、地毯、窗帘等多会释放甲醛。因此,在入住新房之前,需对室内甲醛溶度进行检测。
目前室内的采用仪器的甲醛浓度检测方法一般为酚试剂分光光度计检测法。其原理是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生成蓝绿色化合物,在波长630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具有检测结果精度高的优点。
测定时,将装有甲醛吸收液(酚试剂溶液)的气泡吸收管接在空气采样器上采样形成反应液,然后在装有反应液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显色剂,再将试管置于分光光度计的检测腔内并于630nm波长处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空气中甲醛的浓度。
然而,显色剂与反应液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较长,从而影响甲醛的检测效率,若人为长时间晃动试管,又会增加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需对此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缩短显色剂与反应液的反应时间,以提高甲醛的检测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甲醛检测仪。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甲醛检测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甲醛检测仪,包括分光光度计,所述分光光度计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检测盒,所述检测盒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试管的夹持机构、用于驱使试管摆动的摆动机构以及用于检测甲醛反应液吸光度的检测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块夹板和驱动两块夹板朝相向或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两块所述夹板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夹持半管,两个夹持半管相对设置,当两个所述夹持半管夹住试管后,所述摆动机构通过驱使夹持半管摆动以带动试管摆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甲醛吸收液完成采样后,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从而得到甲醛反应液。将显色剂按照一定比例滴入装有甲醛反应液的试管,然后控制驱动组件运转以驱使两块夹板朝相向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夹持半管将试管夹住,然后控制摆动机构驱使夹持半管摆动以带动试管摆动,从而使得反应液与显色剂充分混合,接触更加充分,从而显著提高了反应液与显色剂的反应效率,进而缩短甲醛浓度检测所需的时间。当反应液与显色剂完全反应后,夹持机构松开试管,利用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反应液的吸光度,经计算后即可测出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
优选的,所述夹持半管由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夹持半管的底部呈四分之一球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夹持半管合拢后形成底部封闭的夹持管,从而将试管插入夹持管内即可,以使得试管在跟随夹持管移动的过程中不易掉落。同时,夹持管形成容纳试管的容纳腔,使得夹持半管与试管无需存在抵紧力即可承接试管,使得试管不会由于压力过大而破损。且夹持半管由橡胶材质制成,当试管与夹持半管发生接触时,因夹持半管质地柔软且具备弹性,进一步降低试管破碎的可能性。
优选的,还包括修正组件,所述夹持半管靠近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穿透夹板并与夹板转动连接,所述修正组件包括对称分布在转杆穿出夹板一端的两个固定片,两个所述固定片位于转杆同一直径的延长线上,所述夹板远离夹持半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板,两块固定板对称分布在转杆两侧,每块固定板和固定片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修正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科达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科达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5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