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除极片涂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1284.8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3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尚贞西;张仔伟;韩晓辉;廖兴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00 | 分类号: | B08B1/00;B08B5/04;B08B7/00;B08B7/04;B08B13/00;H01M4/139;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汇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6 | 代理人: | 杨雪琴 |
地址: | 51605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涂层 方法 | ||
为克服现有锂电池极耳凹槽的制备存在效率、产品优良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除极片涂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激光清洗装置对极片预设区域的涂层进行初次清洗,使预设区域的涂层表层脱落并残留有粘附于集流体的底层涂层;S2:通过第一除尘装置将极片表面粉尘移除;S3:使用干冰对上述极片预设区域进行二次清洗;S4:通过第二除尘装置将极片表面粉尘移除。本发明提供的清除极片涂层的方法先通过激光清洗出指定的形状,清洗区域边缘整齐,再通过干冰气化对剩余涂层进行剥离清除,两种清洗方式相结合既保证了极片涂层的清洗品质,同时不会对集流体产生影响,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除极片涂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大、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电池极片是电池中的重要部分,对于电池的功能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覆盖于集流体上的涂层,不同的电池之间需要通过极耳的连接接触才能扩大电池的电容量。因此通常会在极片的表面预留用于极耳焊接的凹槽,现有技术中该极耳凹槽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间隙涂布的方式:即在集流体的指定位置不进行涂覆,该方式不能制备嵌入式极耳凹槽,且集流体的利用率低,电池的能量密度低。
(2)采用刮刀清除涂层的方式:即通过刮刀刮出极片表面的涂层,该方法对刮刀的速度、力度和刮刀与基材的接触距离要求非常严格,且实际过程难以控制,容易刮伤集流体,影像涂层刮除质量,同时合格率难以保证。
(3)采用发泡胶去除涂层的方式:在极片的预留位置涂覆发泡胶,然后将涂覆好的极片进行涂布和烘烤,在高温烘烤的过程中,发泡胶膨胀脱离集流体,从而形成极耳凹槽,但是该方法发泡胶不稳定,在烘烤的过程容易对周围涂层造成挤压变形,进而影响极片质量。
(4)采用激光清洗的方式:在待清洗的涂层区域,利用激光的高温去除涂层,但是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非常纤薄,在清洗的过程中容易被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热熔穿孔,从而对极片的品质造成影响。
(5)采用液氮去除涂层的方式:该方式实在极片的待清洗区域喷洒液氮,涂层在超低温的处理下会液化进而粘性失效,进而从集流体上脱离下来,该方式所用到的液氮在常温下的温度接近-196℃,而金属材料在超低温的作用下会产生脆化,因此,通过此方法得到的极耳槽位会市区集流体原有的物理属性,影响极耳焊接质量。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高质、高效制备极耳凹槽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锂电池极耳凹槽的制备存在效率、产品优良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除极片涂层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除极片涂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激光清洗装置对极片预设区域的涂层进行初次清洗,使预设区域的涂层表层脱落并残留有粘附于集流体的底层涂层;
S2:通过第一除尘装置将极片表面粉尘移除;
S3:使用干冰对上述极片预设区域进行二次清洗;
S4:通过第二除尘装置将极片表面粉尘移除。
可选的,经过所述步骤S1后的预设区域残留的底层涂层厚度为50-250um。
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采用激光清洗装置对极片的一面上预设区域的涂层进行初次清洗,同时,在极片的另一面通过冷却平台对极片的另一面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12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