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心柱制作方法及其制备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20792.4 | 申请日: | 2021-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1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史红彬;盛珏;马钊;马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21/68 | 分类号: | B28B21/68;B28B21/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1022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制作方法 及其 制备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预制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柱制作方法及其制备模具。所述空心柱制作方法包括:将固定有内模具的钢筋笼放置于外模具内;在所述外模具内充入第一混凝土料,并封闭外模具的腔体;按照第一预设参数进行第一次离心,以使第一混凝土料成型为混凝土外壳;将所述混凝土外壳静置A分钟;在所述混凝土外壳内充入第二混凝土料;按照第二预设参数进行第二次离心,以使第二混凝土料成型为嵌入所述混凝土外壳内表面的粗糙层。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柱制作方法,通过采用二次离心工艺,实现了预制壳与钢筋笼一体成型,混凝土外壳内表面的粗糙层构造为凹凸结构形式,提高预制混凝土管柱与核心现浇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柱制作方法及其制备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结构由于施工快捷、质量易控制、能源消耗少以及建设周期短等特点,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制混凝土管柱的预制壳既是施工时核心现浇混凝土的模板,也是施工荷载支撑体系的一部分;预制混凝土管柱和核心现浇混凝土发挥了各自优势,预制混凝土管柱在受力过程中为核心现浇混凝土提供有效侧向约束,可提高组合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核心现浇混凝土可增强装配式节点连接的整体性,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预制混凝土管柱与核心现浇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对预制混凝土组合管柱受力的整体性有重要影响,界面处的粘结破坏可导致预制壳壁与核心现浇混凝土的剥离和破坏,降低构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制备工艺等原因,导致预制混凝土管柱与核心现浇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预制混凝土管柱与核心现浇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不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界面粘结性能的空心柱制作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预制混凝土管柱与核心现浇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不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界面粘结性能的空心柱制备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心柱制作方法,包括:
S1:将固定有内模具的钢筋笼放置于外模具内;
S2:在所述外模具内充入第一混凝土料,并封闭外模具的腔体;
S3:按照第一预设参数进行第一次离心,以使第一混凝土料成型为混凝土外壳;
S4:将所述混凝土外壳静置A分钟,其中A>0;
S5:在所述混凝土外壳内充入第二混凝土料;
S6:按照第二预设参数进行第二次离心,以使第二混凝土料成型为嵌入所述混凝土外壳内表面的粗糙层。
可选的,所述S1:将固定有内模具的钢筋笼放置于外模具内,包括:
S11:制作所述钢筋笼;
S12:在所述钢筋笼内放置所述内模具;
S13:将所述钢筋笼放置于所述外模具的下模体内。
可选的,所述S2:在所述外模具内充入第一混凝土料,并封闭外模具的腔体,包括:
S21:在所述外模具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面安装端板,以形成槽型容纳腔;
S22:在所述槽型容纳腔内充入所述第一混凝土料;
S23:安装上模体以封闭所述外模具的腔体。
可选的,所述S3:按照第一预设参数进行第一次离心,以使第一混凝土料成型为混凝土外壳,包括:
S31:以转速60转/min~90转/min,运行180s~200s;
S32:以转速120转/min~160转/min,运行60s~9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0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