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20630.0 | 申请日: | 2021-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2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孙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月 |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44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增附式 除锈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属于钢结构除锈工艺领域,通过采用小颗粒状弹丸和大颗粒状增附丸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抛射至钢结构件表面,弹丸以较大的速率撞击至钢结构件,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摩擦,对其表面的锈层起到主要破坏作用,增附丸以较小的速率撞击至钢结构件,对锈层起到的二次破坏作用,并在运动惯性作用下产生延伸囊,与钢结构件表面形成面接触方式,吸附、清除已被破坏的锈层,有效提高锈层的脱落速率,进而提高除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除锈工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抛丸除锈方法。
抛丸除锈清理过程:由电气控制的可调速输送轮道将钢结构件或钢材送进清理机室体内抛射区,其周身各面受到来自不同坐标方位的强力密集弹丸打击与磨擦,使之其上的氧化皮、锈层及其污物迅速脱落,钢材表面就获得一定粗糙度的光洁表面,在清理室外两边进出口轮道装卸工件;
落入钢材上面的弹丸与锈尘经吹扫装置吹扫,撒落下来的丸尘混合物由回收螺旋输送到室体漏斗、纵横向螺旋输送机汇集于提升机下部,再提升到机器上部的分离器里,分离后的纯净弹丸落入分离器料斗中内,供抛丸循环使用,抛丸清理中产生尘埃,由抽风管送向除尘系统,净化处理后的净气排放到大气中,颗粒状尘埃被捕捉收集。
但在抛丸除锈工艺中,单靠通过弹丸与钢结构件之间的撞击和摩擦使锈层脱落,除锈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它通过采用小颗粒状弹丸和大颗粒状增附丸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抛射至钢结构件表面,弹丸对钢结构件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摩擦,对其表面的锈层起到主要破坏作用,增附丸以较小的速率撞击至钢结构件,对锈层起到的二次破坏作用,并在运动惯性作用下产生延伸囊,与钢结构件表面形成面接触方式,吸附、清除已被破坏的锈层,有效提高锈层的脱落速率,进而提高除锈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处理的钢结构件输送至抛丸除锈机中,启动抛丸除锈机,以一定速率向钢结构件同时抛射小颗粒状弹丸和大颗粒状增附丸;
S2、弹丸撞击至钢结构件表面时,对其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摩擦,破坏其表面的锈层;
S3、增附丸撞击至钢结构件表面时,对其产生撞击的同时,因惯性作用,增附丸表面产生延伸囊,延伸囊与钢结构件表面贴附,吸附其表面的破碎锈层;
S4、通过弹丸和增附丸的共同作用,加速钢结构件表面锈层的脱落,使钢结构件表面获得一定粗糙度的光洁表面,实现除锈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弹丸的直径为0.8mm-2.5mm,所述增附丸的直径为1cm-5cm。
进一步的,所述增附丸包括球壳,所述球壳采用与弹丸相同的材质,所述球壳的内部设有自压内芯。
进一步的,所述球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包液膜,所述包液膜和球壳之间填充有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球壳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液孔,所述液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延伸磁膜,多个所述液孔均匀分布于多个包液膜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包液膜远离球壳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柔性压片,所述柔性压片的一端与球壳内壁固定连接,且相邻柔性压片之间呈局部上下叠放状态,所述柔性压片采用柔性橡胶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月,未经孙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0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