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8912.7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宪庆;余葵;彭炳力;吴雨阳;杨小岳;秦洋羲;李梦源;李瑞朝;刘文敏;王洪铭;张聪;程明;臧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06;E02B3/24 |
代理公司: | 重庆莫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9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区 河流 船位 方法 | ||
1.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岸线(6)一侧的河道内搭建浮式码头,浮式码头上建立相互独立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
步骤二:在浮式码头与岸线之间建立固定系统,通过固定系统将浮式码头与岸线连接对浮式码头进行约束定位;
步骤三:建立水位监测器并与固定系统连接,通过水位监测器监测实时水位深度用于调节浮式码头的位置改变与岸线(6)之间的间距;
步骤四:在浮式码头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分别设置多个用于固定船舶的系船柱(32);
步骤五:定义驶入第一泊位内的货船为货船一(21),使用船舶缆绳(7)将货船一(21)与系船柱(32)连接;定义驶入第二泊位内的货船为货船二(22),使用船舶缆绳(7)将货船二(22)与系船柱(3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浮式码头包括内浮体(11)、外浮体(12)和浮体连接件(13),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均与水流方向一致,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均与浮体连接件(13)固定连接,内浮体(11)与外浮体(12)之间为第一泊位,外浮体(12)远离内浮体(11)的一侧为第二泊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的一端均开设有引导口,所述引导口上均安装有引导轮(3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货船一(21)的两侧均通过船舶缆绳(7)分别与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上的系船柱(32)固定连接;货船二(22)靠近外浮体(12)的一侧通过船舶缆绳(7)和外浮体(12)上的系船柱(32)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船锚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固定系统包括控制器、陆域锚固器(4)、第一锚缆机(311)和第二锚缆机(312),所述控制器与水位监测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锚缆机(311)和第二锚缆机(312)的运行,所述陆域锚固器(4)固定于岸线(6)上,所述第一锚缆机(311)安装于内浮体(11)的两端,所述第二锚缆机(312)安装于外浮体(12)的两端,所述第一锚缆机(311)连接有第一缆绳(41)、且第一缆绳(41)的自由端与陆域锚固器(4)连接,所述第二锚缆机(312)连接有第二缆绳(42)、且第二缆绳(42)的自由端连接有固定锚(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绳(41)、和第二缆绳(42)呈八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器包括水位传感器(9),所述水位传感器(9)与控制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缆绳(42)上设有锚缆警示标(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89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