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红土镍矿中提取镍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18512.6 | 申请日: | 2021-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赵金风;张志华;王雪;刘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23/00 | 分类号: | C22B23/00;C22B26/20;C22B26/22;C22B3/10;C22B3/22;C22B3/32;C22B3/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土 镍矿中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红土镍矿中提取镍的方法,其包括:(1)使用除杂剂对红土镍矿浸出液进行萃取除杂处理,并分离获得第一水相和铁铝渣;(2)使用第一萃取剂对所述第一水相进行萃取处理,并分离获得负载杂质的有机相和第二水相;(3)使用皂化剂对第二萃取剂进行皂化处理,并使用皂化后的第二萃取剂对所述第二水相进行萃取处理,获得负载镍的有机相和第三水相;(4)对所述负载镍的有机相依次进行洗涤、反萃处理,获得镍盐;其中,至少部分的除杂剂和/或皂化剂来源于所述第三水相。本发明通过采用氧化镁作为皂化剂,可以实现对红土镍矿浸出液等高镁体系的高效提镍,工艺简单,而且氧化镁等可以循环使用,节能环保,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红土镍矿中提取镍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从红土镍矿中提取镍的方法,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镍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成必备金属材料,随着中国承诺再206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环保清洁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有新的革命,这必然要求镍金属的利用技术提升。当前镍资源的来源主要包括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其中全球镍矿储量70%来自红土镍矿,随着硫化镍矿在全球开采在利用,红土镍矿的开发利用逐渐受到研究者和市场的重视,因此开发更经济高效的技术至关重要。
目前对红土镍矿提取镍的工艺有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工艺。其中,火法冶金工艺因能耗大,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应用受限。湿法冶金工艺因可以制备出高纯产品、运行成本低、可实现自动化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红土镍矿应用的主流趋势,应用前景广阔。
现有的一种工艺是使用P204/P507萃取体系提取镍,但这种方式较难在高镁体系下提纯镍。针对这样的问题,一种改进的工艺是采用碱性化合物对含镍钴镁的溶液进行沉淀生成含镁较少的镍钴中间品,再对镍钴中间品浸出后使用P204/P507萃取提纯镍钴,然而该工艺需要沉淀再浸出,流程复杂,对设备要求高,会大幅增加对红土镍矿的处理成本。CN109881006A公开了一种用于净化硫酸镍溶液的方法,其中首先调节从红土镍矿浸提液中利用树脂法回收的解析液的pH,然后利用双氧水氧化的方法除去铁和砷,再利用氟化钠沉淀体系中的钙镁离子,将滤液依次通过含有p204树脂和cyanex272树脂的树脂塔分别除去铜、铅、锌、锰和钴,最后用皂化过的p204树脂萃取溶液中的镍,然后用硫酸反萃得到高纯度的硫酸镍溶液。CN101532094A公开了一种从钙和镁杂质含量高的酸性原料体系中全程萃取分离得到镍和钴的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P204除杂工艺线、P507捞钴工艺线、P507捞镁工艺线。但这些工艺均存在流程复杂、成本高等缺陷。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红土镍矿中提取镍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红土镍矿中提取镍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除杂剂对红土镍矿浸出液进行萃取除杂处理,并分离获得第一水相和铁铝渣;
(2)使用第一萃取剂对所述第一水相进行萃取处理,并分离获得负载杂质的有机相和第二水相;
(3)使用皂化剂对第二萃取剂进行皂化处理,并使用皂化后的第二萃取剂对所述第二水相进行萃取处理,获得负载镍的有机相和第三水相;
(4)对所述负载镍的有机相依次进行洗涤、反萃处理,获得镍盐;
其中,至少部分的所述除杂剂和/或皂化剂来源于所述第三水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红土镍矿浸出液包含:Ni=2~20g/L、Co=1~5g/L、Mg=5~50g/L、Fe=10~80g/L、Zn=1~10g/L、Al=1~10g/L、Cu=0.01~10g/L、Cd=0.01~10g/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第一水相的pH值为1.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85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