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包覆的褶皱式可拉伸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18488.6 | 申请日: | 2021-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8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 发明(设计)人: | 叶芸;李思杰;郭太良;陈恩果;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H10K59/1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褶皱 拉伸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包覆的褶皱式可拉伸显示装置。包括基底、设于基底上的显示元件及导线,覆盖显示元件及导线且具有第一弹性模量的第一包覆层,完全包覆第一包覆层、显示元件、导线及基底且具有比第一弹性模量低的第二弹性模量的第二包覆层。基底为聚二甲基苯硅氧烷PDMS材质的柔性基底,未拉伸时成褶皱式放置,显示元件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于拉伸与未拉伸状态时分别由两套驱动装置驱动,从而保证拉伸状态下不会减小像素点。本发明提供的可拉伸的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可拉伸显示装置拉伸程度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且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包覆的褶皱式可拉伸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电子皮肤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可拉伸电子器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与传统电子器件相比,可拉伸电子器件突破刚性硅基底的限制,可以在拉伸、压缩、弯曲等状态下保持正常功能运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拉伸显示装置在照明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快速发展。
可拉伸显示装置不仅可以通过折叠而随身携带,而且可以通过拉伸、弯曲等变形来适应各种不规则表面,也可以整合到人体皮肤或衣服表面作为可穿戴设备使用,故而成为各企业可拉伸显示研究的新方向。
然而现有的可拉伸显示装置中的可拉伸基底的可拉伸度有限,导致可拉伸显示装置的可拉伸程度也受到了限制,不足以满足人们对可穿戴器件的需求;且现有的显示装置中的基底及显示元件的结构设计不佳,导致装置经过多次拉伸后易出现变形、亮度下降等缺陷。此外,使用者在拉伸显示装置时,易出现因用力过大而导致装置刚性元件的破坏,从而大大降低了可拉伸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设计间隔排布的多个岛状衬底,相邻两个岛状衬底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可拉伸桥连接,各岛状衬底可在拉伸时沿多个方向延伸,从而满足用户对可拉伸显示装置可拉伸程度的需求,但是此可拉伸显示装置在拉伸过程中会造成显示面板倾斜变形,并在多次拉伸下会损坏显示装置内部的显示元件及基底,降低可拉伸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此可拉伸显示装置上只存在一套显示元件,在拉伸状态下显示面板的亮度及像素点下降,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包覆的褶皱式可拉伸显示装置,在提供较大可拉伸度且不变形的前提下,根据未拉伸及拉伸状态下由两套不同的驱动装置驱动显示元件,针对性的解决了拉伸后亮度下降的问题;此外,该显示装置针对使用者拉伸显示装置时用力过大而导致装置刚性原件破坏的问题,采用高模量硬质材料及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设计了双层包覆层,具有较小弹性模量的第二包覆层保证了显示装置的可拉伸性,而具有较大弹性模量的第一包覆层比第二包覆层更接近显示元件及导线,可以抵消第二包覆层的拉伸应力,有效保护显示元件与导线不受拉伸应力的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包覆的褶皱式可拉伸显示装置,包括基底、显示元件、导线和双层包覆层;
所述基底位于显示装置的底层,为可拉伸材料,显示装置具备两种显示模式,当其处于未拉伸状态,基底成褶皱形式放置,当其处于拉伸状态,基底成伸展形式放置;
所述显示元件位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分为上下两层显示元件,具备两套驱动装置,当显示装置处于未拉伸状态,所述显示元件由第一套驱动装置驱动,上层显示元件启动,当显示装置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显示元件由第二套驱动装置驱动,上下两层显示元件同时启动;
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元件电连接;
所述双层包覆层包括第一、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完全包覆所述显示元件及所述导线;所述第二包覆层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低的第二弹性模量,包括顶部、底部和与所述顶部、底部一体的外周部,对所述基底、所述显示元件、所述导线及所述第一包覆层具有全方面的包覆,且具有优异的拉伸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未经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8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