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新风模块的空调室内机及其新风模块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8416.1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0035;F24F1/0057;F24F1/0063;F24F11/61;F24F11/64;F24F11/65;F24F11/77;F24F11/88;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高崇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新风 模块 空调 室内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新风模块的空调室内机及其新风模块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设置有面框、风道、百叶、导风板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面框中设置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第一电机、风叶、新风壳体、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出风口;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安装于邻近第二出风口的一侧;风轮,所述风轮安装于风道中,所述风轮的转动时在所述蒸发器一侧形成负压区,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差控制新风模块及室内蒸发器温度及送风范围,改善新风空调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新风模块的空调室内机及其新风模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提升,大部分家庭都安装了空调。人们长期生活在空调房且房间不通风情况下容易导致睡眠不好,工作疲惫,四肢酸软及病毒传播等问题。因此推出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销量提升明显。现有带新风功能的空调大部分存在无法热交换或者达到热交换效果成本较高或新风送风距离短,导致室内温度不均匀影响用户舒适性以及室内新风不均匀,局部位置空气依然浑浊二氧化碳浓度高,并且大部分厂家将新风出风口均在机身表面,或机身上侧或机身正面,长时间使用时新风出风口会落灰,当开启新风时会将灰尘吹到室内侧导致室内二次污染,影响用户建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具有新风模块的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有效改善新风空调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具有新风模块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中设置有面框、风道、百叶、导风板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面框中设置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第一电机、风叶、新风壳体、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出风口;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安装于邻近第二出风口的一侧;
风轮,所述风轮安装于风道中,所述风轮的转动时在所述蒸发器一侧形成负压区。
优选的,所述风轮采用离心风轮。
优选的,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布置于新风壳体内侧,所述保温层采用塑胶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导风板具有多个上下摆动的角度,所述百叶具有多个左右摆动的角度,通过导风板和百叶的摆动可以实现不同的吹风角度和距离。
优选的,所述风轮中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
优选的,所述室内机具有新风模式、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
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具有新风模块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室内机,判断室内机当前运行模式;
根据室内机运行模式新风模块执行对应的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
优选的,当空调器处于新风运行模式时,执行第一工作模式,第一电机以中档运转预设时间保证第二出风口通过外侧新风,且新风可以通过风轮排出到室内,期间温度传感器检测新风及室内温度并且计算温差,直至当前室温与初始室温有3℃温差之后运行送风模式。
优选的,当空调器同时开启新风运行模式和制冷运行模式时,执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电机以低档转速运转预设时间保证第二出风口通外侧新风,且新风可通过风轮排出到室内,室内机以制冷模式运转且按设定温度减3℃运转,期间温度传感器检测新风及室内温度并且计算温差。
优选的,当空调器同时开启新风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时,执行第三工作模式,第一电机以低档转速运转以中档运转预设时间保证新风口通外侧新风,且新风可通过风轮排出到室内,期间温度传感器同步检测新风及室内温度并且计算温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84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