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淬透性的翻斗车车厢用热轧热成形高强钢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8105.5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4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岩;马鸣图;汪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2;C22C38/24;C22C38/26;C22C38/28;C22C38/32;C22C38/34;C22C38/38;C22C38/44;C22C38/46;C22C38/48;C22C38/5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慧之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4 | 代理人: | 余洪;高彬 |
地址: | 40113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淬透性 翻斗车 车厢 热轧 成形 高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淬透性的翻斗车车厢用热轧热成形高强钢,所述高强钢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0.20~0.40%的C、0.30~2.5%的Si、0.2~2.0%的Mn、0.01~2.0%的Cr、0.01~0.15%的Ti、0.0003~0.004%的B、0.01~0.4%的Al、0.01%以下的S、1.0%以下的Ni、0.5%以下的Nb、2.0%以下的V或Mo和余量Fe。本发明获取了高淬透性的热轧热成形高强钢,同时该钢种还具备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够应用于翻斗车车厢等超大尺寸热轧热成形汽车零部件,且适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淬透性的翻斗车车厢用热轧热成形高强钢。
背景技术
当今,汽车技术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安全、智能、节能、环保等,尤其是节能和环保更是关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能源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轻量化的意义变得更加重大。国际铝业协会(IAI)指出汽车每减重10%时,燃油消耗可降低6%-8%。考虑到世界上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减少汽车自身质量将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据统计,翻斗车、货车等商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自身质量的16%-30%,在同等条件下,整车质量越小,载重量越大,收益越高。在当前商用车严格限制超载的前提下,商用车的轻量化举足轻重,而且在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下,商用车的轻量化不可避免。
商用车轻量化国外起步较早。美国2000年启动了21世纪卡车计划,其中专门设立了“美国载重车轻量化材料技术专项”。该项目是为了满足21世纪载重汽车对轻量化材料技术的需求而设立的,项目旨在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材料技术及制造技术,减轻载重汽车自重以降低燃料消耗,并保持和增强车辆的原油的功能性、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和购买性。该项目主要应用对象为车身、底盘和悬挂等总成零部件。与国外同类车型相比,我国商用车轻量化水平差距明显,如载重为40吨的牵引车VOLVO FE的整备质量为7.69吨,而我国同类车型整备质量为9.95吨,差距超过20%。
就目前形势看,商用车轻量化应用潜力最大的是高强钢与铝合金两类材料,高强钢可用于车身、车架、车厢和钢板弹簧等,我国先后经历了345MPa、590MPa和710MP不同强度级别钢种的应用,由于2018年商用车超载法规的实行,700L钢在商用车车架上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达到了显著的轻量化效果,但车厢仍然以Q345为主,轻量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淬火态热成形钢22MnB5具有15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已在乘用车上广泛应用,自主品牌用量单车用量(白车身)已近10%,但在商用车上应用很少,如果采用热成形钢代替现有商务车车厢钢板,单车将减重40%以上,轻量化效果非常显著,目前看来,在轻量化的刚性需求下,热轧热成形钢板在翻斗车、货车等商用车上的应用具备很大的市场潜力。
但是目前例如翻斗车车厢用大尺寸、较厚热轧热成形钢板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是在冲压成形过程中有较大问题亟待解决:3mm以上较厚热成形钢板,采用传统的热轧热成形钢板成分淬透性能不足,热成形后难以达到理想强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淬透性的翻斗车车厢用热轧热成形高强钢。
一种高淬透性的翻斗车车厢用热轧热成形高强钢,所述高强钢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0.20~0.40%的C、0.30~2.5%的Si、0.2~2.0%的Mn、0.01~2.0%的Cr、0.01~0.15%的Ti、0.0003~0.004%的B、0.01~0.4%的Al、0.01%以下的S、1.0%以下的Ni、0.5%以下的Nb、2.0%以下的V或Mo和余量Fe。
进一步地,所述高强钢的厚度为2mm~8mm。
进一步地,所述高强钢的制备方法中包括炼钢、铸坯、热轧和酸洗的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铸坯加热温度为1100~1300℃,保温时间为0.5~10h;终轧温度为800~950℃;卷取温度为550~700℃;酸洗液质量浓度为5~30%,酸洗液温度为5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未经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81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