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衬过程对内衬芯管无损的内衬设备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17612.7 | 申请日: | 2021-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5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金崇阳;刘跃明;褚展鹏;褚展宙;陈江慧;霍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3/34 | 分类号: | B29C63/34;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汤明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衬 过程 无损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衬过程对内衬芯管无损的内衬设备及方法,包括设备机架、多级缩径模块、牵引装置、固定装置、导轮组以及防护罩,内衬管、多级缩径模块以及钢管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内衬管两端连接牵引头设置在设备机架的一端,钢管固定在固定装置上设置在设备机架的另一端,由卷扬机提供牵引力带动内衬管完成内衬钢管操作。利用牵引头,在缩径内衬全程与内衬管头尾两端连接,向内衬管提供持续的、稳定的轴向应力,保证内衬芯管在完成缩径后,维持缩径状态,防止发生回弹。此时内衬芯管外径小于钢管内径,可以极其顺利的衬入钢管内部,不会发生明显摩擦,可有效防止内衬芯管外表面磨损,进而导致复合管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材加工领域,是一种内衬管道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内衬过程对内衬芯管无损的内衬设备及方法,可以在塑料管道内衬如钢管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内衬芯管在内衬过程中发生磨损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钢管是最常见的输送管道,但是在输送酸碱或者带有腐蚀性的流体时,经常出现腐蚀破损情况,导致介质泄露,即使做过防腐处理的钢管依旧难以长期使用。塑料管道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的特性,刚好可以弥补钢管缺陷,作为酸、碱或者腐蚀性流体输送管道。由于塑料管道本身环刚度不足,单独使用难以承受较高输送压力。因此,通常采用塑料内衬钢管的产品形式,作为特殊介质的输送管道。
常规塑料管道内衬入钢管的方式是利用缩径机缩径,同时,靠缩径机自身电机带动塑料管道直接内衬入钢管中。由于塑料管道缩径完之后并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离开缩径机滚轮后,会快速回弹。此时强行将其衬入钢管内部,芯管和钢管内壁会发生较强摩擦,致使芯管外壁受损。此时,芯管和钢管之间就会存在间隙。当芯管内部产生负压时,间隙内的空气极易将芯管压扁,导致复合管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衬过程对内衬芯管无损的内衬设备及方法,利用牵引头,在缩径内衬全程与内衬管头尾两端连接,持续提供较为稳定的轴向应力。保证内衬芯管在完成缩径后,持续受到小于其屈服应力的较为稳定的轴向应力,维持缩径状态,防止发生回弹。此时内衬芯管外径略小于钢管内径,可以极其顺利的衬入钢管内部,不会发生明显摩擦,可有效防止内衬芯管外表面磨损,进而导致复合管失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衬过程对内衬芯管无损的内衬设备,包括设备机架、多级缩径模块、牵引装置、固定装置、导轮组以及防护罩,所述设备机架,用于承载设备的主体;所述多级缩径模块设置在设备机架上,用于对内衬管进行缩径;所述牵引装置主体由卷扬机、牵引头和牵引钢索构成,用于对所述内衬管提供持续的牵引力,完成内衬钢管的操作;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设备机架上,用于对钢管进行固定;所述导轮组,分别设置在机架各位置,引导牵引钢索的传动,减少抖动,保持内衬过程的稳定,包括一个活动导轮和若干固定导轮,所述活动导轮设置在机架头部,钢管出口位置处;所述防护罩,设置在钢管的进出口两端,起保护作用;所述内衬管、多级缩径模块以及钢管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内衬过程对内衬芯管无损的内衬设备还包括一个无线拉力传感器,连接在靠近钢管一侧的牵引头外侧,无线拉力传感器外接显示装置,实时显示内衬过程中牵引钢索的拉力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机架整体为钢结构,由多个长方体结构的独立机架组成,各独立机架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每个独立机架底部设有滚轮,方便机架移动,所述滚轮设有抱死装置,选定位置后用于固定机架,防止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多级缩径模块由三个独立缩径模块构成,每个缩径模块主体为正方形钢架,上下左右四边各设有一个缩径滚轮,缩径滚轮可通过一个调距螺丝调节相对位置,进而实现对缩径量的控制,所述三个独立缩径模块并列设置在设备机架中部位置,根据内衬管尺寸及缩径量要求,逐级递减,实现内衬管缩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7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