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解厨余垃圾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降解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16326.9 | 申请日: | 2021-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2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月瑶;杨宗艺;刘春宇;高翔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桃墨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1/14;C05F9/04;C12R1/07;C12R1/125;C12R1/865;C12R1/01;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海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07 | 代理人: | 郝彦东 |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垃圾 微生物 复合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降解厨余垃圾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降解的方法,具体涉及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复合菌体及固体辅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体包括球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所述球菌包括亚硝化球菌和戊糖片球菌,所述芽孢杆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胺芽胞杆菌,所述酵母菌包括啤酒酵母和紫色红曲霉。通过将厨余垃圾内带有的水份沥干,便于降解菌的生存和繁衍,提高降解效率,同时解淀粉芽孢杆菌可产生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科产蛋白酶,制成的微生物复合菌剂用于厨余垃圾的发酵,可有效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提高生物转化效率,使处理的厨余垃圾减重80%以上,该方案可有效实现其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降解厨余垃圾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降解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主要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厨房垃圾和餐桌残余垃圾,其极易腐烂变质,厨余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主要特点是有机物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其性状和气味都会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且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若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市容并污染环境,危及居民身体健康。
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非生物处理法(焚烧、脱水、真空油炸以及机械破粹)、生物处理法(填埋、堆肥、厌氧消化),但非生物处理法存在着热值低、燃烧不充分、能耗大,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采用以微生物降解法为基础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对餐厨垃圾进行及时、快速、高效地处理,既避免污染,又减少处理成本,将成为厨余垃圾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降解厨余垃圾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降解的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的是无法实现对厨余垃圾进行及时、快速、高效地处理,不能有效对厨余垃圾进行降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降解厨余垃圾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复合菌体及固体辅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体包括球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所述球菌包括亚硝化球菌和戊糖片球菌,所述芽孢杆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胺芽胞杆菌,所述酵母菌包括啤酒酵母和紫色红曲霉。
所述复合菌体的质量份数如下:
所述亚硝化球菌1-2.5份、所述戊糖片球菌2-4份、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1-2份、所述枯草芽孢杆菌1-3份、所述胺芽胞杆菌1-1.5份、所述啤酒酵母2-4份、所述紫色红曲霉1-2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降解厨余垃圾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制备步骤如下:
S1、将上述指定份数的亚硝化球菌、戊糖片球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胺芽胞杆菌、啤酒酵母和紫色红曲霉进行储藏,其次进行培养基的建立,培养基中添加1.5L纯净水,并且添加葡萄糖1-3份、碘伏0.5-1份和木薯粉1-2.5份,培养环境为25-38℃且培养时间控制在30-55h。
S2、通过S1中所得预培养基其次并且以转速为150r/min进行搅拌混合,温度控制在25-35℃,持续时间为8-10h,使培养基保持有氧发酵,其次进行静止培养,且时间控制在20-30h。
S3、将S2中各个单一菌株进行增殖纯化培养,即将S1中所建立的培养基进行分配装入多个容器中,其次各种单一菌株依次注入多个容器中,且培养基与菌株的质量比为1:1.1-1.5。
S4、将S3中所培养的单体菌株进行混合、离心,且混合和离心的转速分别为300r/min和1500r/min即可得到微生物复合菌剂,取离心产物至于固体辅料中即可对菌体进行承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降解厨余垃圾的微生物复合菌剂降解的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桃墨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桃墨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6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