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5339.4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9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马盟;赵剑剑;赵华强;赵奕萌;陈圆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F23J15/00;F23J15/06;F23L15/04;F28F1/3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田秀芬 |
地址: | 05003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锅炉 烟气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属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与烟气管道相连通的省煤器、与省煤器相连通的烟冷器、与空气管道相连通的空气预热器和来自除氧器的高压给水管道;所述系统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增设烟冷器,空气的预热不采用烟气,而由来自除氧器的高压给水加热实现,加热空气预热器的给水从高压给水管道直接引出,预热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空气,然后进入烟冷器吸收烟气的热量,最后再回到高压给水管道进入省煤器,最后进入汽包。本发明不仅可以使空气预热器避免腐蚀,保证空气预热器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可以避免锅炉尾部受热面的腐蚀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用于火力发电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在现有的生物质燃烧锅炉中,通过充分燃烧生物质燃烧颗粒产生蒸汽,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的高温烟气会随着自然排放,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造成浪费,不能满足对锅炉节能方面的要求;目前常规生物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如图2所示,烟气进入省煤器加热给水,降温后进入空预器加热冷风。
由于生物质中含有氯元素,烟气腐蚀性较强,如图2所示的常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进入空预器的冷风温度在-10℃至30℃,温度偏低,容易引起烟气结露,进一步造成空预器冷端腐蚀,影响设备安全运行。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不仅可以使空气预热器避免腐蚀,保证空气预热器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可以避免锅炉尾部受热面的腐蚀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与烟气管道相连通的省煤器、与省煤器相连通的烟冷器、与空气管道相连通的空气预热器和来自除氧器的高压给水管道;
所述高压给水管道分为除氧器直接与省煤器连通的主管路高压给水管道、由主管路高压给水管道引出的与空气预热器连通的空预器入口高压给水管道、由主管路高压给水管道引出的与烟冷器连通的空预器旁路高压给水管道、由空气预热器直接与烟冷器连通的空预器出口高压给水管道、由空气预热器直接与省煤器连通的烟冷器旁路高压给水管道;
通入空气预热器中的空气由来自空预器入口高压给水管道的高压给水进行加热,对空气加热后的高压给水再依次进入烟冷器、省煤器吸收烟气中的余热,最后进入汽包。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主管路高压给水管道上设置主管路高压给水管道调节阀门,在空预器旁路高压给水管道上设置空预器旁路高压给水管道调节阀门,在烟冷器旁路高压给水管道上设置烟冷器旁路高压给水调节阀门;在空预器出口高压给水管道上设置空预器出口高压给水管道关断阀门;
通过空预器旁路高压给水管道调节阀门和主管路高压给水管道调节阀门能够调节进入空气预热器的高压给水流量,从而调节高压给水、空气的出口温度;通过烟冷器旁路高压给水调节阀门能够调节进入烟冷器的高压给水流量,从而调节高压给水、烟气的出口温度;通过关闭空预器出口高压给水管道关断阀门,能够使烟冷器退出给水运行。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收系统中,空气通过空气管道和空气预热器形成冷风流程;
烟气通过烟气管道、省煤器和烟冷器形成烟气流程;
来自除氧器的高压给水通过主管路高压给水管道、空预器入口高压给水管道、空预器旁路高压给水管道、空预器出口高压给水管道、烟冷器旁路高压给水管道、空气预热器、烟冷器和省煤器形成给水流程。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风流程具体为:空气通过空气管道进入空气预热器,与通入空气预热器内的高压给水在空气预热器进行换热,高压给水温度降低,空气温度上升,完成空气预热,预热后的空气进入锅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5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