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13990.8 | 申请日: | 2021-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6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邱波;王小均;陈文龙;王建军;程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精准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0/10;C04B14/06;C04B24/02;C04B24/32;C04B4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9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5‑6份、水泥13‑15份、减水剂3‑5份、再生粗集料65‑80份、细集料35‑40份、填充料2‑6份;所述填充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一次混合:按配方,将水泥和填充料混合搅拌,得第一混合料;S2、二次混合:将细集料和再生粗集料混合搅拌后,加入第一混合料混合搅拌,得第二混合料;S3、共混:将减水剂、水依次加入步骤S3中的第二混合料中混合搅拌后,自然晾干,得再生混凝土。本申请的再生混凝土具有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进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代替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制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集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集料全部为再生集料;粗集料为再生集料、细集料为天然砂;粗集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集料为再生集料;再生集料替代部分粗集料或细集料。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再生集料成分不仅有少量脱离砂浆的石子、部分包裹砂浆的石子,还有少量独立成块的水泥砂浆。因为水泥砂浆的表面粗糙、棱角多,并且在混凝土构建破坏和集料生产过程中集料内部出现大量微细裂缝,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大,从而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进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5-6份、水泥13-15份、减水剂3-5份、再生粗集料65-80份、细集料35-40份、填充料2-6份;所述填充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微球作为填充料添加至再生混凝土中,微球结构的纳米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同时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具有较小的粒径,因此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能够流动并填充至再生混凝土集料内部和集料内部的微细裂缝中,从而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进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微球采用如下方案制备而成:
(1)按重量份计,取10-20份无水乙醇、6-16份水和8-16份浓氨水混合后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20-30份正硅酸乙酯,继续搅拌3-5h后,得反应体;
(2)再将步骤(1)中的反应体经水洗、无水乙醇洗涤后离心干燥,得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使无水乙醇、水和浓氨水混合,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然后加入正硅酸乙酯与浓氨水发生反应,使得反应更均匀完全。最后再经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后离心干燥,即可制得二氧化硅微球。
优选的,所述填充料还包括润滑体,所述填充料由润滑体和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微球复合制得;所述润滑体包括聚乙二醇或甘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二醇和甘油具有润滑功能,将其与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复合,从而便于携带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进入混凝土集料之间、以及集料内部的微细裂缝中,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在再生混凝土中的分散性,进一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润滑体包覆于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外形成核壳结构的填充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核壳结构的填充料使二氧化硅微球的表面完全被润滑体包覆,从而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润滑性,进一步便于携带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进入混凝土集料之间、以及集料内部的微细裂缝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在再生混凝土中的分散性,进一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精准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精准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39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