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13586.0 | 申请日: | 2021-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2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蓉峰;高振锋;丁德申;王虓;金毅;贾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28 | 分类号: | E02D5/28;E02D15/04;E02D5/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国萍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桩桩 侧后 装置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管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包括钢管桩、多个注浆管件和多个连接件,多个注浆管件环绕钢管桩设置,注浆管件沿钢管桩的长度方向设置,注浆管件开设有注浆口,注浆口用于将注入注浆管件的浆料流出至钢管桩的侧面;多个连接件环绕钢管桩设置并与钢管桩连接,每个连接件与一个注浆管件连接。该管桩桩侧后注浆装置能够提高摩阻力和承载力,便于减小桩长,提高适用范围和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沿海及内陆冲积平原地区,特别是淤泥质软土地区,对部分基坑通常采用钢管桩、钢板桩等做基坑围护或者工程桩。
随着该工艺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一种高频免共振法的新型振动法沉桩工艺。高频免共振法是一种高工效、低影响的沉桩工艺,并在多处淤泥质软土地区得到应用。高频免共振法采用振动锤进行施工,其工作频率为25~60Hz。一般低频不大于15Hz,中频15~20Hz,高频25~60Hz,超高频高于60Hz,而土体的自振频率一般为15~20Hz。为实现免共振功能,高频免共振法在启动和停机阶段将振动锤的系统偏心矩调为零而无振动输出,同时在沉桩过程中使振动锤高频率工作以避免出现共振。
基于免共振液压振动锤工艺的免共振微扰动钢管桩,在遇到工程条件受限或者想要在局部加大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有着提高单桩承载力的需求。但是软土地区的工程桩以摩擦桩为主要桩基,而摩擦桩主要靠桩侧表面与不同土质接触产生的摩阻力来承担桩顶作用的竖向荷载,使其受制于桩长、桩径的影响,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普遍在300-350吨/根,有时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管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桩桩侧后注浆装置,能够提高摩阻力和承载力,便于减小桩长,提高适用范围和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桩桩侧后注浆装置的施工方法,能够提高摩阻力和承载力,便于减小桩长,提高适用范围和降低施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桩桩侧后注浆装置,包括:钢管桩;多个注浆管件,多个所述注浆管件环绕所述钢管桩设置,所述注浆管件沿所述钢管桩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注浆管件开设有注浆口,所述注浆口用于将注入所述注浆管件的浆料流出至所述钢管桩的侧面;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环绕所述钢管桩设置并与所述钢管桩连接,每个所述连接件与一个所述注浆管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件包括:注浆刚性管,所述注浆口开设在所述注浆刚性管上;注浆软管,所述注浆软管穿设在所述注浆刚性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口开设于所述注浆刚性管的侧壁上,且沿所述注浆刚性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注浆刚性管。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注浆管件中的一个能够套设在另一个上。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套管,所述注浆刚性管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注浆刚性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管连接;第二连接套管,所述注浆软管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注浆软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套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在所述注浆刚性管的两端,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注浆软管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注浆刚性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焊接连接于所述注浆刚性管的端部;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注浆软管。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盖板包括锥形板并封闭所述注浆刚性管的底端,且所述锥形板的截面在背离所述注浆刚性管的方向上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钢管桩和所述注浆管件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35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