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工地用可降尘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13544.7 | 申请日: | 2021-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7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韩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30;B02C4/40;B02C4/28;B02C23/40;B01D4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工地 降尘 垃圾 破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地用可降尘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其包括破碎机本体,支撑腿,及设于破碎机本体内的喷淋组件,在破碎机本体内设有缓冲暂存腔室,和破碎腔室的分割板组件,缓冲暂存腔室位于破碎腔室的上方,在缓冲暂存腔室的上方设有进料口,在破碎腔室内设有破碎辊组件;分割板组件包括左侧支撑板体,右侧支撑板体,左侧支撑板体包括左侧固定板,左侧活动板,右侧支撑板体包括右侧固定板,右侧活动板,在左侧活动板、右侧活动板的下方分别设有左侧液压伸缩杆、右侧液压伸缩杆。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省时省力,破碎效果好,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使用寿命长,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地用可降尘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渣土、弃土、淤泥以及弃料等。而在建筑施工现场最为常见的建筑垃圾为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等。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然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众所周知,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而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粉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等,还可以用于制作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这都使得建筑垃圾再生具有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环境与经济效益好的突出优势。
但是,建筑垃圾具有总量大、成分复杂、分离困难等特点,且不同种类的建筑垃圾在回收再利用价值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先将建筑垃圾进行分拣和归类,例如木材类、塑料类、金属类,然后使用相应的工艺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重新发挥利用价值。另外,由于近年来许多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投入使用,这也直接导致建筑垃圾的回收难度增加,不断进行建筑垃圾破碎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研究和创新也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建筑行业内部关于建筑垃圾初级破碎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体积学说的破碎理论,对于组成成分相同或相似的建筑垃圾,经过初级破碎后形成体积、粒度均衡的产品;第二类是基于裂缝学说的破碎理论,通过机械设备施加外力,让建筑垃圾产生裂口并形成新的断面;第三类是基于面积学说的破碎理论,通常适用于面积较大、厚度较小的塑料类、木材类建筑垃圾。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利用第一类基于体积学说的破碎理论对组成成分相同或相似的建筑垃圾进行破碎时,目前现有的破碎设备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是,进料口距离破碎辊的距离较近,导致每次上料量少,所以需要不间断的进料,如果是带有输送装置的设备还好,可以利用输送带不间断的进料,但如果是没有输送带进行输送时,则需要施工人员不停的上料,费事费力。二是,建筑废料直接通过进料口掉落至破碎装置上,由于混凝土块等块状较大建筑垃圾会由于重力问题,瞬间产生的重力较大,不仅会损坏破碎辊,而且会影响破碎效果。三是,现有的破碎设备中,为了对破碎过程产生的粉尘进行降尘处理,而采用了喷淋的方式来降尘,虽然水可以降尘,但是同时带来了另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当水与破碎完成的建筑垃圾混合后,存在产生泥浆或者砂浆的情况,那么如果产生泥浆或砂浆,这些泥浆或砂浆会粘附在破碎辊的齿或者齿与齿之间的空隙中,不仅会影响破碎效果,而且会破碎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3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件传动变位自适应机器人手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匹配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