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通信的跳频方法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13220.3 | 申请日: | 2021-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0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崔新雨;刘玲;董立然;张冲;周一青;石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W72/04;H04B1/71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 |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宽带OFDM系统的跳频方法,包括:步骤110:发送端将初始配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步骤120: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所述初始配置信息,产生相同的伪随机序列;步骤130: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所述相同的伪随机序列产生相同的带内BWP的跳频图谱;步骤140:根据所述相同的带内BWP跳频图谱,发送端将带内BWP配置指令传递给OFDM调制模块,接收端将与发送端相同的BWP配置指令传递给OFDM解调模块。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动态自适应的使用整个载波带宽的一部分带宽进行传输,同时,系统可以感知当前载波带宽内的干扰严重程度,根据干扰程度在带内跳频模式和带内带外联合跳频模式中进行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宽带传输的跳频方法、装置与系统。
背景技术
超高清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对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高速率的传输需求,为了满足这一业务需求,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宽带OFDM技术。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的传输方式,串行数据流经过串并转换形成多路并行子数据流后,使用相互正交的多路子载波进行并行传输。由于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使得子载波之间不需要放置保护频带,OFDM技术可以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取得较高的频谱效率。同时,OFDM技术具有良好的带宽扩展性,在较大的带宽上应用OFDM技术,可以有效的满足高速率的业务传输需求。
在军事通信场景下,业务传输除了需要满足高速率的需求,还需要满足抗敌方干扰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传输需求,可以在宽带OFDM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跳频通信技术。跳频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在相同同步算法和伪随机跳频图谱算法的控制下,射频频率在约定的频率表内以离散频率的形式伪随机且同步地跳变。跳频通信依靠众多的射频频率,可以分散敌方的干扰功率,使得在一定数量的通信频率被干扰的条件下系统还能有效工作。同时,跳频通信依靠高于跟踪干扰机的跳速以及跳频图谱的随机性和非线性,可以躲避跟踪式干扰。
然而对于宽带OFDM系统,现有的跳频技术通过切换子载波的方式实现跳频,这种跳频方式难以有效的抵抗宽带干扰,也难以保障宽带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宽带OFDM系统的跳频方法,包括:
步骤110:发送端将初始配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
步骤120: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所述初始配置信息,产生相同的伪随机序列;
步骤130: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所述相同的伪随机序列产生相同的带内BWP的跳频图谱;
步骤140:根据所述相同的带内BWP跳频图谱,发送端将带内BWP配置指令传递给OFDM调制模块,接收端将与发送端相同的BWP配置指令传递给OFDM解调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步骤110中所述初始配置信息包括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初始状态信息、跳频起跳时刻以及带内BWP跳频跳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用于宽带OFDM系统的跳频的跳频方法,包括:
步骤210:发送端将初始配置信息发送给接收端;
步骤220:发送端根据所述初始配置信息,产生两列相互独立、周期不同的伪随机序列,接收端根据所述初始状态信息产生与发送端相同的两列伪随机序列;
步骤230:发送端和接收端根据所述两列相同的伪随机序列分别产生相同的带内BWP的跳频图谱和相同带外跳频图谱;
步骤240:在跳频的过程中,发送端实时感知当前跳频载波频段内的干扰严重程度,预计根据干扰严重程度选择带内跳频模式和/或带外跳频模式;
步骤250:发送端将跳频模式发送给接收端,发送端与接收端采用相同的跳频模式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3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