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球虫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3069.3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8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韩明政;胡文锋;陈彤;郭罕星;潘智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61 | 分类号: | A61K36/61;A61K9/08;A61P3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2 | 代理人: | 成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球虫病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球虫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石榴提取物0.25‑0.50份、鬼针草提取物20‑40份、铁苋菜提取物20‑40份、凤尾草提取物2.50‑5.00份、马齿苋提取物1.25‑2.50份、艾叶油0.50‑1.00份、茶树精油2.50‑5.00份。本发明成分均为天然植物提取物,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球虫病,抑制球虫繁殖;有效提高了肉、蛋食品安全性能,在球虫病的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球虫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球虫病在养殖业中发病率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分布广泛的寄生虫病。其中鸡球虫病危害尤其严重,主要侵袭3月龄以内的雏鸡,成鸡一般是带虫者,使其他家禽均可感染发病,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几乎所有雏鸡饲料中都必须加入抗球虫药物,我国每年投入预防本病的药物费用平均为每只鸡0.2元~0.3元,每年用于防治鸡球虫病的药费达数亿元人民币,占鸡病全部防治费用的近1/3,鸡群一旦感染,可引起雏鸡下痢、便血、贫血,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严重阻碍禽畜的生长发育和生产能力,给全球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研究表明,在鸡群中传播的鸡球虫主要分为7种,分别为堆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其中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对鸡的致病力最强。目前在临床上防控鸡球虫的主要措施有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化学合成类球虫药、疫苗、中草药的使用等。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概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该类抗生素具有促进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能力,至20世纪70年代,聚醚类抗生素已成为抗球虫病药物的支柱。目前用于临床生产上的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主要有莫能菌素、拉沙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那拉霉素、山度霉素和海南霉素等,这类药物一般作用于球虫生活史的早期阶段,具有毒性低、抗虫谱广、抗药性产生慢等特点,通常作为鸡球虫病的预防性药物,但随着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的广泛应用,球虫也逐渐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化学合成类球虫药概况:目前用于养鸡生产的化学合成抗球虫药主要有氯羟吡啶、二硝托胺、氨丙啉、尼卡巴嗪、常山酮、地克珠利、托曲珠利、磺胺喹噁啉和乙氧酰胺苯甲酯等。化学合成药物虽然疗效好,但有些容易产生抗药性,研究表明,各种化学合成类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引起球虫的抗药性,甚至产生耐药虫株,有时还会导致球虫对该药的其他同类药物也产生抗药性。
临床应用疫苗概况:目前临床应用的疫苗主要包括活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活疫苗,活疫苗可分为强毒疫苗、弱毒疫苗、晚熟系球虫苗和早、中、晚熟系联合球虫苗4类。强毒疫苗虽然能激发宿主产生足够的保护力,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强毒疫苗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不使用抗球虫药,如免疫不当,可能会引起球虫病;强毒疫苗中的混合球虫是野生毒株,未经任何致弱处理,毒力较强,如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球虫病;强毒疫苗是由地方性毒株组成,若不谨慎使用,能将强毒虫株引入新的鸡场,引起当地球虫病暴发等。弱毒活苗是从自然感染的鸡粪便中收集卵囊,采用单卵囊扩增法来纯化卵囊,然后通过减弱虫株的致病性,降低对宿主的危害性,并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的致弱虫株,按一定比例配以适当的稳定剂而组成的一种活疫苗。目前致弱的方法有早熟选育、鸡胚传代和理化处理等几种。弱毒疫苗相比强毒疫苗,致病性显著下降,且仍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弱毒疫苗的制作工艺繁琐,耗时耗力;弱毒疫苗虫株的繁殖力相比亲本株明显下降,导致研制成本增加;致弱虫株存在致弱性能不稳定,毒力返强等潜在因素。虽然疫苗是防控鸡球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活卵囊疫苗虽然能提供完全保护,但存在制作工艺繁琐、容易扩散病原等问题,而基因工程疫苗即使能诱发鸡体产生部分保护力但仍然无法替代传统活疫苗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30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