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11148.0 | 申请日: | 2021-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4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巨丰;王嬿蕾;李浩;何琪文;贾征浩;陈宇宁;卢杨;骆耀敬;宋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T1/02 | 分类号: | H01T1/02;H01T1/08;H01T19/04 |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邓世江 |
| 地址: | 530299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补偿 电容器 抑制 雷电 过电压 保护装置 | ||
1.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开关(QB)、串联补偿电容器(C)和灭弧装置,串联补偿电容器(C)和灭弧装置均并联设置在隔离开关(QB)的上,灭弧装置包括密封灭弧单元(A),或者包括密封灭弧单元(A)和间隙单元(B),密封灭弧单元(A)并联设置在串联补偿电容器(C)上,或者密封灭弧单元(A)与间隙单元(B)串联设置,且与串联补偿电容器(C)并联设置,灭弧装置的绝缘度比串联补偿电容器(C)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间隙单元(B)包括绝缘子串(12)、上端金具(13)、下端金具(14)和导电极(15),上端金具(13)和下端金具(14)分别设置在上下两端,绝缘子串(12)固定在上端金具(13)和下端金具(14)上,导电极(15)分别设置在上端金具(13)和下端金具(14)上,并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灭弧单元(A)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1)和下电极(6)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2),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4),密封管还包括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保护外壳(5)设置在陶瓷管(3)的外侧,裙边(4)设置在保护外壳(5)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电极(1)包括上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和下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的一端,上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上层,下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底部,且设置在陶瓷管(3)内,下电极(6)包括上端石墨电极和底部金属电极,底部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的另一端,上端石墨电极设置在陶瓷管(3)内,且与底部金属电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灭弧单元(A)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1)和下电极(6)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2),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4),密封管的内侧边上间隔设置有灭弧栅(9),灭弧栅(9)横向长度大于密封管的二分之一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电极(1)的底部设置有上尖端电极(8),下电极(6)的上端设置有下尖端电极(11),上尖端电极(8)和下尖端电极(11)相对竖直设置,上尖端电极(8)和下尖端电极(11)均为石墨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灭弧栅(9)由绝缘材料制成,灭弧栅(9)设置为半圆结构,密封管内两半圆内侧壁设置的灭弧栅(9)相间设置,同一半圆上的灭弧栅(9)之间设置有凸墩(9),一个半圆内侧壁的凸墩(9)与另一个半圆内侧壁的灭弧栅(9)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具体工作过程为,
步骤1:当线路上有雷电流形成时,灭弧模块的绝缘强度低,更易遭受过电压击穿,在灭弧模块中,在充满绝缘油的密封管内引发电弧放电时,液电效应产生冲向侧边的击波;
步骤2:帕斯卡效应增强液电效应,电弧作用在绝缘油(2)上时,静止的绝缘油(2)某一部分发生压强变化时,将大小不变地向密封管内侧各个方向传递;
步骤3:冲击预击穿阶段就会产生极化电流,使得击穿电压降低,在预击穿时压力达到峰值;
步骤4:由于密封管内设置有灭弧栅(9),电弧在密封管的长度变长,同时设置凸墩(9)增加密封管的表面积,液电效应和帕斯卡效应的冲击波冲击到侧边后返回冲击,产生间歇放电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11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密封型液体避雷器
- 下一篇:多管液态反冲灭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