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宜于山地的百香果-滇黄精复合种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09468.2 | 申请日: | 2021-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7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杜玉霞;李晶;李后江;李进学;寸待泽;李丹萍;赖新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怒江昂可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G22/0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李志鸿 |
| 地址: | 678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宜于 山地 百香果 黄精 复合 种植 方法 | ||
1.一种适宜于山地的百香果-滇黄精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山地开台:在山地开多级台面,每级台面的宽为2~2.5m,高为2~2.5m;
(2)百香果搭架:采用双面式栽培模式搭架,在距台面外边缘0.3~0.4m处每隔2.5m竖向插立有支撑柱,相邻支撑柱之间用一级塑钢线固定拉直,垂直于一级塑钢线每隔10~20cm沿台面的上表面设有水平的二级塑钢线,所述二级塑钢线的另一端均用木钉固定在上一级台面的底部;
(3)百香果定植:于当年2~4月份,取健壮无病枝的百香果幼苗,定植在台面两支撑柱中间,每株幼苗旁均设有竖向的竹竿,引蔓上架;
(4)滇黄精种植:于当年4~5月份,取滇黄精根茎,从百香果幼苗向内0.3m处在水平台面开始种植,其中,滇黄精株距为0.3~0.35m,行距为0.3~0.4m,在水平台面的内外两侧边缘均留有作业道;
(5)地膜覆盖:待滇黄精出苗,进行防草地膜覆盖,根据滇黄精苗生长的位置对地膜进行抠洞处理,每个洞的直径在5~8cm;
(6)百香果枝蔓管理:百香果主蔓采用“L型”引蔓上架,主蔓延细竹竿上架以后,顺着一级塑钢线生长,到下一株生长位置时摘心;二级枝蔓采用“双面型”枝梢交替引蔓立体栽培模式,第1、3、5、7、9......条二级枝蔓自然下垂,生长到离地面20cm处摘心,第2、4、6、8、10......条蔓延二级塑钢线生长,生长到离上一台面20cm处摘心;
(7)对百香果和滇黄精进行常规水肥及病虫害管理;
(8)采收:百香果于6月开始成熟分批采收,采收时间延续到11月,滇黄精种植3~5年后,于冬季地上部分倒苗后采挖;
(9)百香果枝蔓修剪:每个二级枝蔓的果实采收后,留2~3个节后进行短截,促其重新长出侧蔓;冬季最后一批果采收后,一年一植的百香果苗挖除老树;多年一植的百香果苗,于11月低对所有的二级蔓留4~5片叶后全部剪除便于越冬,于次年2月初对所有的二级蔓留2~3个节后全部剪除促发春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宜于山地的百香果-滇黄精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支撑柱为水泥柱或竹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宜于山地的百香果-滇黄精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支撑柱高度为2~2.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宜于山地的百香果-滇黄精复合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作业道宽度为0.3~0.4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怒江昂可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怒江昂可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94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