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气吸收密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09270.4 | 申请日: | 2021-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7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唐靖葵;陈发明;闭伟宁;朱唯;农富钧;农杰;农和荣;韦业军;卜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新锰矿分公司;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黎华艳;裴康明 |
| 地址: | 5323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气 吸收 密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气吸收密封装置,包括有吸收桶、排气管、爆气装置、虹吸管,pH检测仪、控制装置和进液管;排气管的一个端部位于吸收桶内,该端部向下设置并设置有爆气装置;虹吸管的一个端部位于吸收桶内,该端部高于爆气装置;pH检测仪位于吸收桶内用于检测吸收桶内吸收液的pH值,pH检测仪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pH值信息传送给控制装置;进液管位于吸收桶的顶部并连通吸收桶用于向吸收桶内补充吸收液,进液管上设置有自动调节阀,自动调节阀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制装置控制开关。本发明能够减少物料损失,提高物料利用率,使氨水储罐内外进行隔离,防止氨气无序扩散消除安全隐患,能够避免氨水储罐变形,运行成本低、工作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气吸收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锰及锰合金是众多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在钢铁工业、铝合金工业、磁性材料工业、化学工业等。
锰是冶炼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电解锰加工成粉状后是生产四氧化三锰的主要原料,电子工业广泛使用的磁性材料原件就是用四氧化三锰生产的,电子工业、冶金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都需要电解金属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解金属锰由于它的高纯度、低杂质特点,现已成功而广泛地运用于钢铁冶炼、有色冶金、电子技术、化学工业、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电焊条业、航天工业等各个领域。
电解锰生产中的矿粉浸出中合及电解槽过程大量使用氨水,氨水存储和加注氨水过程都会有大量氨气析出,通过储存罐气压平衡管外排,存在环境隐患和遇明火爆炸风险。
目前国内电解锰都使用大型氨水储罐进行氨水配制及储存,在配制氨水和使用氨水储罐时,一种储罐排气管没有进行密封处理直接与罐外空气相通,在加注氨水时罐内气体直接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同时由于排气管与罐外空气相连通罐内高浓度氨气遇明火有发生爆炸风险。另一种在氨水储罐外的底部地面设置水密封桶,排气管直接通入密封桶密封液下,在加注氨水时氨气吸收作用不大,污染环境,在氨水排出时由水封与罐高差大,至使罐体负压过大变形,同时水封桶内水的氨浓度可控性差,为了实现氨气能够与吸收液更长时间、更大面积的接触,排气管端部没入水下500mm左右,在排气过程中含有氨气的混合气体直接通过排气管的管口外排入吸收液中,氨气吸收效果差,且由于氨水储罐排料时排气管没入水深大,罐内负压高,经常造成罐体变形,容易出现金属疲劳风险,储罐使用寿命低、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氨气吸收密封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氨气吸收处理时排气口无密封或简易密封造成的爆炸安全隐患、吸收率低、负压大、能耗高、氨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气吸收密封装置,包括有吸收桶、排气管、爆气装置、虹吸管,pH检测仪、控制装置和进液管;
所述排气管的一个端部位于吸收桶内,该端部向下设置并设置有所述爆气装置;
所述虹吸管的一个端部位于吸收桶内,该端部高于所述爆气装置;
所述pH检测仪位于所述吸收桶内用于检测吸收桶内吸收液的pH值,所述pH检测仪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pH值信息传送给控制装置;
所述进液管位于吸收桶的顶部并连通吸收桶用于向吸收桶内补充吸收液,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自动调节阀,所述自动调节阀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制装置控制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爆气装置包括有管道,所述管道的顶部与排气管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管道的底部设置有一次爆气盘,所述一次爆气盘与管道的底端相连通,所述一次爆气盘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管道上还设置有二次爆气盘,所述二次爆气盘套设在管道上并位于一次爆气盘的上方,所述二次爆气盘上开设有多个贯通顶面和底面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爆气盘整体为具有底部的圆筒状结构,顶部敞口并与管道的底端相连通,所述一次爆气盘的底部和侧壁上均匀地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新锰矿分公司;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新锰矿分公司;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92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