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边缘轨迹保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07690.9 | 申请日: | 2021-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6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盖珂珂;张悦;祝烈煌;蒋芃;徐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21/60;G06F16/27;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张利萍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边缘 轨迹 保护 方法 | ||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边缘轨迹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成高置信区块,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提取细粒度敏感属性;
细粒度敏感属性是指对轨迹分类具有更强辨识力的特征,包括时间信息、所在位置、瞬时移动特征、行为特征、轨迹特征;
设该数据有n个属性,形成属性集合X={x1,x2,…,xi,…,xn};
设用户对敏感属性xi的预期值为pi,则所有属性的预期值集合为P={p1,p2,…,pi,…,pn};每个属性的熵表示为Ei,计算方法如下:
每个属性的权重Wi计算方法如下:
然后,将属性按权重从大到小排序,选取前d个属性作为特征,按特征维数先后次序提取其细粒度敏感属性;
步骤1.2:基于一个整数多项式环,构造双重加密算法;
其中,第一次加密利用随机整数得到公钥,并随机选取一个整数集合输出其密文;重加密时取任意素数得到新公钥,利用第一次加密得到的密文和新公钥,得到新密文;
步骤1.3:搭建Merkle树,生成区块;
首先,对数据中的所有敏感属性的权值求和,得到该数据的敏感度;
然后,将m个数据进行哈希运算,并将结果存储在叶子节点中;选取敏感度最大的两个叶子节点再进行哈希运算,生成中间节点;不断重复该过程,得到Merkle树;
步骤2:构建区块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筛选授权节点;
当区块链中部分块的内容出现错误、损坏需要修改时,由授权节点表决是否同意修改;其中,授权节点从可信度排名前1/3的节点集合中选取授权节点总数的3/4,从可信度排名后2/3的节点集合中选取授权节点总数的1/4;
步骤2.2:基于环序列,计算Chameleon哈希函数:
首先,对原始数据m和任意随机数r,授权节点进行环序列计算,得出密钥;
然后,计算新的随机数r’,使原始数据m与加密数据m’的哈希值相等;
步骤2.3:基于神经网络,验证区块:
当区块链中的区块需要修改时,提取已知合法块i的身份信息和未知块j的身份信息;
比较i和j的区块标识号ID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认为块j不是克隆块;否则,使用神经网络训练数据集生成一个满足识别率的模型,若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result=1,则块j是合法块,否则j是非法块;之后,用合法块j替代原损坏区块,从而保证区块链的完整性;
步骤3:基于智能合约进行边缘轨迹保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提取群体特征,生成匿名区域;
首先,定义时刻t的用户位置,结合时间维度信息计算轨迹变化量,将结果进行聚类处理;
然后,提取动态特征,形成空间序列;
最后,按空间序列划分位置,形成匿名区域;
步骤3.2:轨迹熵抑制;
用户的轨迹熵Hk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Pi为用户轨迹出现的概率;轨迹熵衡量轨迹的混乱程度,轨迹熵越低表明轨迹越有序;
恶意节点攻击轨迹的代价函数如下:
其中,ω是代价参数,ei表示区域和用户之间的关联性;
步骤3.3:设置智能合约,具体如下:
首先,发送方利用加密函数将原始数据加密后得到加密数据,并将其存储到区块链上,部署智能合约,通过匿名区域协作,制定共享协议;
然后,用户根据共享协议发送需求信息,将需求广播到节点网络中;智能合约更新交易后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匹配;
接收方接受到信息后,利用解密函数进行解密;利用智能合约管理节点,通过可信节点保护处理结果,确保每条记录可追踪;如果用户违反共享协议,用户将被限制获取剩余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76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