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密封恒温加热功能的旋转输料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07625.6 | 申请日: | 2021-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1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邓梅玲;蒋宇轩;赵礼弢;陈钦;黄庆;王景伟;张承龙;马恩;白建峰;杜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29/02 | 分类号: | B65G29/02;B65G65/48;B65G69/20;B65G53/46;H05B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王洁平 |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密封 恒温 加热 功能 旋转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密封恒温加热功能的旋转输料装置;其包括旋转进料机构和温控加热保温机构;旋转进料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呈卧式圆筒形,壳体内水平设置转轴,转轴上固定若干叶片,壳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进、出料口,进料口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弹簧,弹簧下方安装密封盖板,进料口下方的壳体上安装倾斜向下伸出设置的拨杆和拉绳绕线装置,拉绳绕线装置的拉绳的一端固定于密封盖板,拨杆和拉绳绕线装置之间形成同步转动连接;温控加热保温机构包括电热机构,电热机构安装在壳体上进料口、出料口两侧的外圆柱面上。本发明的装置能够实现批序式连续进料,同时可以使物料在装置内部输送的较短时间内被加热到指定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密封恒温加热功能的旋转输料装置,属于自动进料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进料机构是工业生产中常到的一种装备。传统的进料设备仅能完成物料的进料作业,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某些物料需要进行预加热至特定温度后再进入下一步工序进行处理,通常的操作是经输料装置输料后进入到预热工艺。
发明内容
为满足物料连续自动化预热及批序进料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一种恒温加热旋转进料装置,本发明将输料装置与预热工艺结合,在完成输料的同时,物料在输料装置内被加热,物料在排出输料装置之前已经达到预热所需温度;该装置能够实现物料的批量预热工作,同时保证输料装置完成一批进料工作后与外界无明显气体交换及热量损失,分批输送完成预热的物料至后续装置中,适用于大量连续预热及进料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介绍如下。
一种具有密封恒温加热功能的旋转输料装置,其包括旋转进料机构和温控加热保温机构;其中:
旋转进料机构包括壳体、步进电机和叶片,壳体呈卧式圆筒形,壳体内中间位置水平设置转轴,转轴上固定连接若干叶片,转轴的转动由壳体外的步进电机驱动,壳体的上方设置进料口,下方设置出料口,进料口一侧的内壁上安装弹簧,弹簧下方安装密封盖板,进料口下方的壳体上安装拨杆和拉绳绕线装置,拨杆倾斜向下伸出设置,拉绳绕线装置的拉绳的一端固定于密封盖板,拨杆和拉绳绕线装置之间形成同步转动连接;工作时,步进电机带动叶片转动到一定位置时,叶片和拨杆相连接,叶片拨动拨杆进而带动拉绳绕线装置的拉线转盘转动,拉绳收紧,密封盖板打开,物料由进料口进入,随着叶片转动,叶片和拨杆相脱离,密封盖板自动关闭;
温控加热保温机构包括电热机构,电热机构安装在壳体上进料口、出料口两侧的壳体的外圆柱面上,靠近叶片处安装热电偶,热电偶、电热机构分别和温控仪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转轴通过内法兰、外法兰固定安装在壳体中,内法兰和外法兰之间设置第一保温层。
本发明中,叶片为5-8片。
本发明中,拨杆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30度。
本发明中,电热机构选自电热板、远红外加热管或电阻丝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电热机构外层覆盖设置第二保温层。
本发明中,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中独立的填充硅酸铝陶瓷纤维棉、脱脂棉、氧化铝棉、珍珠岩颗粒或氧化镁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当旋转进料机构中的叶片旋转接触到拨杆时,进料口处密封盖板开启,物料由上部进料口进入,分批进入旋转进料机构中不同的叶片隔间,随着叶片旋转移动,拨杆与叶片脱离,密封盖板自动关闭,进入到装置的物料在叶片的带动下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经出料口分批输送到下一处理装置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根据实际情况,本发明可利用电热板加热、远红外加热管辐射加热、电阻丝均布加热、余热加热等一种或其组合,能对进入装置内的物料进行均匀加热,此方案能够在进料的同时使物料升至特定温度,预热及进料时间可由步进电机转速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7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