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向排烟集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07587.4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3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奕龙;张少刚;李贤斌;刘家豪;汪金辉;史燕莉;廖珊珊;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1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张双红;包姝晴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向 排烟集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向排烟集气装置,包括:集气管,沿所述隧道的横向设置,固定于隧道的顶部,与所述隧道的侧壁排烟口进行连接;所述集气管用于在火灾发生时汇集热烟气并输送至所述侧壁排烟口;探测器组,设置于所述隧道的顶部,与所述集气管进行连接,用于对所述热烟气进行探测,以控制所述集气管的启闭。本发明通过集气管则可以吸入隧道顶部处整个横截面宽度的热烟气并输送至侧壁排烟口,以将热烟气排出隧道,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离侧壁排烟口一侧的大量热烟气无法排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排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向排烟集气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隧道被投入建设和使用当中。由于隧道一般比较狭长且封闭,其内部的通风能力较差;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生成的热烟气容易沿着隧道迅速蔓延,且不易排出,不利于隧道内部人员的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于火灾发生时隧道的排烟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阶段,隧道的排烟方式主要分为两种: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其中自然排烟主要采用竖井自然排烟的方式,即利用火羽流自身的温度,在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而产生向上的抽吸力,能够将有毒有害烟气排出隧道,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但是由于竖井自然排烟并不适应于所有的工况,例如海底沉管隧道。机械排烟主要采用侧向机械集中排烟的方式,即在隧道侧壁开设一定间距、一定尺寸的排烟口,当火灾发生时排烟管道的排烟风机开始运作,在管道内形成气流,通过排烟管和隧道之间的流速差进而产生压强差,使得隧道内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排烟口被抽吸进入排烟管道,具有排烟效率高、受外界条件影响小和适应性强的特点。然而由于排烟口通常设置于隧道的一侧,远离排烟口一侧的大量热烟气则会因不能被排烟口抽吸而流向隧道下游(即隧道未发生火灾处),致使隧道下游集聚着大量的有毒有害烟气,影响人员逃生和救援工作的展开。因此,如何在短距离内控制热烟气的蔓延,保证隧道下游的安全,已成为当前侧向排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向排烟集气装置,可以吸入隧道顶部处整个横截面宽度的热烟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离侧壁排烟口一侧的大量热烟气无法排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侧向排烟集气装置,包括:
集气管,沿所述隧道的横向设置,固定于隧道的顶部,与所述隧道的侧壁排烟口进行连接;所述集气管用于在火灾发生时汇集热烟气并输送至所述侧壁排烟口;
探测器组,设置于所述隧道的顶部,与所述集气管进行连接,用于对所述热烟气进行探测,以控制所述集气管的启闭。
优选地,所述集气管包括:
管体,其一端与所述侧壁排烟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隧道的侧壁连接;
进气口组,沿所述管体的侧面间隔设置,以汇集所述热烟气;
挡板组,与所述管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进气口组对应设置,用于开闭所述进气口组。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组包括:
若干个第一进气口,沿所述管体的第一侧面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若干个第二进气口,沿所述管体的第二侧面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管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挡板组包括:
若干个第一挡板,每一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管体的第一侧面靠近所述隧道顶部的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每一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探测器组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开闭;
若干个第二挡板,每一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管体的第二侧面靠近所述隧道顶部的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每一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探测器组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75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色丁布生产用热定型装置
- 下一篇:隧道洞内预制构件一体化智能拼装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