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07508.X | 申请日: | 2021-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3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武建飞;孙晓林;陈国栋;张阳;赵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G11/06 | 分类号: | H01G11/06;H01G11/22;H01G11/32;H01G11/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杨媛媛 |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电容器 负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包括:
负极集流体以及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层;
所述的负极集流体为微孔金属箔,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具有若干个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金属箔为压延铜箔或电解铜箔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金属箔厚度为8~20μm,贯通孔的密度为1000个/cm2,贯通孔的孔径为10~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层包括负极活性层浆料;
所述负极活性层浆料厚度为30~50μm,包括碳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在所述负极活性层浆料中,导电剂占6~20%,粘结剂占2~10%,相应的碳材料占70~92%,所述导电剂、粘结剂和碳材料的质量分数配比之和为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为软碳、硬碳、中间相炭微球和石墨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科琴黑、乙炔黑、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乙烯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酯、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8.一种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确定负极活性层的负极活性层浆料的配比;
按照所述配比配置所述负极活性层浆料;
将所述负极活性层浆料均匀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所述负极集流体为微孔金属箔。
9.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容器包括:叠片式电芯、电解液和电容器壳体;所述叠片式电芯包括依次层叠的负极极片、预嵌锂隔膜和正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所述电解液和所述叠片式电芯置于电容器壳体内部。
10.一种锂离子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制备出负极极片;
对所述负极极片进行辊压、剪裁;
将辊压、剪裁后的负极极片与预嵌锂隔膜和正极极片依次堆叠成叠片式电芯;
将所述叠片式电芯放进电容器壳体密封,所述电容器壳体为铝塑膜;
向所述电容器壳体内注入电解液,并进行化成,得到锂离子电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75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