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22nm工艺的抗辐照FDSOI场效应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907056.5 申请日: 2021-08-09
公开(公告)号: CN113644115B 公开(公告)日: 2023-03-21
发明(设计)人: 刘红侠;范晓洋;王树龙;陈树鹏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1L29/06 分类号: H01L29/06;H01L29/423;H01L29/78;H01L21/336
代理公司: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代理人: 王品华;陈媛
地址: 710071***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22 nm 工艺 辐照 fdsoi 场效应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22nm工艺的抗辐照FDSOI场效应管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FDSOI场效应管抗辐照性能较差的问题,其结构有两个特征,一是在现有FDSOI场效应管的埋氧层(3)与单晶硅层(4)之间增设有氮化硅牺牲层(18),以在辐照情况下在该牺牲层中产生负电荷抵消埋氧层中的正电荷,进而达到抑制阈值电压漂移的作用;二是对栅极(17)采用由两条水平金属栅与一条条形栅极构成的Z字型金属栅结构,以在辐照情况下将沟道和隔离槽隔离开,削弱辐照在槽隔离中产生的正电荷对泄露电流以及阈值电压的影响。本发明有效提高了FDSOI场效应管的抗辐照性能,可用于制作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辐照FDSOI场效应管,可用于制作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在航空航天的应用,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的辐照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IC技术特征尺寸持续微缩,当集成电路的工艺尺寸减小到45nm及以下时,传统的体硅MOS晶体管会出现一系列短沟道效应,导致器件无法正常工作,这就使得绝缘体上硅SOI技术的诸多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SOI技术具有良好的抗闭锁效应能力,良好的抗单粒子效应的性能和抗瞬时辐射效应的特点,在抗辐射芯片应用中,SOI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当器件尺寸进入到纳米级后,器件的辐照效应会表现出一些新的失效损伤特性,这促进了对于辐照所引起的效应的进一步深入研究。SOI技术被认为是军事和空间辐射硬化应用的良好候选技术。SOI优于传统的体硅CMOS,主要是因为它不受p-n-p-n结构的四层闩锁效应的影响,这是单个晶体管完全绝缘的结果。SOI又分为部分耗尽PDSOI和全耗尽FDSOI两种,PDSOI由于具有翘曲效应和浮体效应,在PDSOI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FDSOI结构,其改善了PDSOI器件的翘曲效应和浮体效应,而且FDSOI具有很好的亚阈值特性改善了短沟道效应以及背栅调节等诸多优点,使得FDOSI器件广泛应用于50nm以下的集成电路中。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产业按照摩尔定律迅速发展,每隔18个月器件的特征尺寸缩小为原来的一半,随着器件尺寸的缩小,传统MOSFET逐渐受到短沟道效应影响,短沟道效应会导致器件的泄露电流增大,亚阈值摆幅退化,在2013年Global Foundry提出28nm FDSOI工艺,通过研究发现28nm的FDSOI器件能很好的改善短沟道效应,并且用其搭建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不但具有很强的抗SEL能力,而且有着非常低的软容错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降低器件功耗,缩小面积,Global Foundry在2015年又提出了22nm工艺FDSOI的产品规划,2016年优化并完善了22nm FDSOI工艺技术。

现有的22nm FDOSI器件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P型衬底、埋氧层BOX、源极区域、漏极区域、背栅接触、沟道、栅氧、浅槽隔离区STI、栅以及氮化硅侧墙。其制作流程为:首先制备P型衬底,接着在衬底上生长埋氧层,在埋氧层上方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混合区,在混合区上方制备背栅接触,刻蚀单晶硅形成隔离槽区并用SiO2填充形成STI,在单晶硅上进行干氧氧化工艺形成栅氧化层,在栅氧化层上面沉积盖帽层,再在盖帽层上面沉积多晶硅形成虚拟栅,在轻掺杂源漏区窗口进行轻掺杂形成轻掺杂源漏区,在轻掺杂源漏区上方制备氮化硅侧墙,紧接着在源漏窗口区重掺杂形成源极有源区和漏极有源区,最后在栅氧化层上面制备22nm金属栅。

然而,由于22nm FDSOI器件中设有掩埋氧化层BOX,因而当22nm FDSOI器件应用于航天领域时,其会遭受总电离剂量TID辐射损伤,电离辐射会在BOX层和STI中产生大量界面陷阱和氧化物陷阱电荷,进而在沟道中形成漏电通路,导致FDSOI器件的阈值电压减小、关态泄漏电流增大以及亚阈值特性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22nm工艺的叠层埋氧结合Z型栅结构抗辐照FDSOI场效应管及其制备方法,以抑制总剂量效应对器件阈值电压和关态泄漏电流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70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