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住宅小区楼宇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无害资源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06025.8 | 申请日: | 2021-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8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祝刚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燊隆环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A01K67/033;C10L5/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王红霞 |
| 地址: | 620511 四川省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住宅小区 楼宇 生活 垃圾 就地 分类 无害 资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住宅小区楼宇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无害资源化方法,运用的系统包括:干垃圾资源化子系统、湿垃圾资源化子系统、气体循环处理子系统以及温湿度控制子系统;干垃圾资源化子系统将干垃圾制成固体燃料;湿垃圾资源化子系统将湿垃圾进行生物转化;气体循环处理子系统包括的风机,温湿度控制子系统与风机共同对湿垃圾资源化子系统中温度、湿度进行调节;还包括步骤:接收生活干垃圾进行辊轧、粉碎、干燥和制粒得到固体燃料;接收生活湿垃圾进行粉碎、压榨、生物转化。该方法通过生物转化与生物质衍生燃料化彻底实现无害生活垃圾的就地分类资源化,垃圾处理过程无环境污染、回收资源的附加值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无害资源化处理技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住宅小区和楼宇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无害资源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日渐增多,生活垃圾组分复杂、含水率高、易腐烂降解,产生的恶臭气体和渗出液体严重影响到周围生活环境,生活垃圾处理已不容回避。
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集中处理方式。
垃圾填埋是将垃圾填埋的场地划分为小单元分别进行填埋,处理流程为:小区分散收集→集中运输→垃圾卸料→垃圾铺平→垃圾压实→表面覆盖(包括采用HDPE日覆盖、中间覆盖和最终的土壤覆盖)→植被修复,同时需要建设相应的沼气收集和处理系统、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填埋法由于技术简单、处理费用低等优点,一直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但填埋方法的无害化不彻底,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存在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垃圾渗漏液会导致二次污染,该方法潜在的危害较大,给环境和后代留下后患,许多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垃圾填埋,我国对于垃圾填埋也逐步趋严。
生活垃圾焚烧其流程为:分散垃圾收集→集中密闭运输→称重→卸料→垃圾储存(适当均匀、发酵、滤除部分渗滤液)→投料→焚烧→余热利用→发电,生活垃圾焚烧还需要配套滤液收集与处理系统、烟气处理系统、炉渣和飞灰处理系统,该方法减容、减量明显,可消灭各种病原体,但垃圾焚烧法因其潜在污染严重(尤其是二噁英污染风险)、投资大、操作复杂、浪费资源等弊端,湿垃圾焚烧的成本和潜在污染风险更高,附近居民对垃圾焚烧项目的建设仍然存在顾虑和担忧。
垃圾堆肥以好氧工艺为主,是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以好氧微生物为主降解、稳定有机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由前处理→主发酵(一级发酵/初级发酵)→后发酵(二级发酵/次级发酵)→后处理、脱臭及贮存等工序组成,该方法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垃圾减量明显,但存在对垃圾分类要求高、有氧分解过程中有一定的臭味、附加值不高、堆肥周期较长等问题。
以上三种城市垃圾集中处理方式,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各类垃圾混合处理。导致更高的污染风险或处理成本;
(2)采用城郊规模化集中处理。导致垃圾因收运和处理不及时而发臭、系统建设规模大、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运输路程远、运输成本高、装运过程环境(臭气、散落、垃圾渗滤液滴漏等)污染;
(3)管理要求和运行成本高、资源化程度及其附加值低、无害化不彻底。导致项目自身造血功能差,长期依赖政府补贴维持运行。
从上可见,对住区域内生活垃圾从源头就地、及时进行分类无害处理和高值化资源回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近年来,住宅小区针对垃圾分类要求,在小区内部主要人口流动位置放置多个具有标识的垃圾桶引导业主分类投放,并未进行就地分类处理。为了对小区活垃圾从源头就地、及时分类处理,研发产生了一些新的技术,分成如下几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燊隆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燊隆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60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